临汾新闻网讯 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妇幼项目和重点妇幼公共卫生服务是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近年来,我市卫健委扎实开展妇幼健康惠民工作,持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念好“服务经”,唱好“民生戏”,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全力保障妇幼健康。2021年,全市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2.2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8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3.26%、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3.53%,均达到国家要求。
“粉红力量”助力孕妇健康
从怀孕到分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孕产妇健康管理需要科学的指导和连续的跟踪。
2017年,孕产妇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将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各级助产机构为每一位孕妇每孕次进行5次免费产检、1次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检查。
去年5月,洪洞县堤村乡堤村村民杨京一发现怀孕,就去村卫生室进行登记,建立孕妇电子档案,领取了《母子健康手册》和孕产妇免费服务凭证。据悉,2021年全市累计发放《母子健康手册》27288份。
“比起生老大时省了不少钱,检查也规范了。”2015年杨京怀大宝时,因在县城居住,没有登记。自己花钱做产检,只挑重要的做。“这两年,经常在村里的微信群里看到孕产妇普惠政策的宣传。”第二次怀孕后,她根据手册提示,规范地做产检。
“我们县每名孕产妇都可以领取价值264元的免费产检凭证。”洪洞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副主任郭园说,为了让广大孕产妇都能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福利,2020年,该县专门制作了孕产妇免费服务凭证。
叶酸可以帮助胎儿脑部发育,避免胎儿神经管畸形。“事关孩子健康,咱就要买好的。”杨京在怀老大时买的叶酸每盒要90多元,怀老二时都是在乡镇卫生院免费领取。我市于2009年起开始为孕前3个月到孕早期3个月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到2013年9月实现居民全覆盖。近五年来,我市农村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下降了30%,城市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大传染病的简称,对母婴的危害不容小觑,但及早检测,规范诊治,也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
2020年8月,一位孕妇首次在市中心医院产科就诊,检查出梅毒双阳。“确诊感染‘艾梅乙’的孕产妇,可在首诊助产机构接受免费的阻断药物治疗。孩子出生后,可在分娩机构接受免费的预防性药物治疗。”该院产科主任任丽芳及时登记上报,严格落实预防母婴传播综合防控措施。2021年2月,该孕妇产下一对健康的双胞胎宝宝,传染病母婴垂直传播成功阻断。
2006年全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2015年实现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项目全覆盖。2021年全市“艾梅乙”孕期检测率96.01%,孕早期检测率81.36%,超过省定的90%和70%的目标。
“绿色通道”护航母婴安全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风险却无处不在。
2021年6月23日18时,一名38岁的孕妇因下腹部剧烈疼痛到临汾市中心医院产科就诊。刚到B超室,孕妇大出血。任丽芳第一时间询问情况、查体,初步诊断为胎盘早剥。
“产妇生产是个急症,耽误一秒就是两条人命。”产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通孕产妇急危重症绿色通道,通知手术室、麻醉科、输血科、新生儿科医师迅速就位……
入手术室时,胎儿胎动减弱,万分紧急。打开腹腔,子宫左侧出现紫蓝色瘀斑;切开子宫,血块、血液涌出;胎儿青紫窒息,肌张力差,新生儿医师努力地做复苏,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小天使降临了。之后产妇进入ICU进行生命体征监护,任丽芳寸步不离的与同事们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适时作出调整。手术当天23时,产妇生命体征平稳,7天后出院。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国际上公认的基础健康指标。2017年,市卫健委全面启动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实行孕产妇“五色”分级管理,专人负责高危孕产妇全程健康状况追踪随访。近两年来,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孕产妇死亡率。
作为我市危重新生儿抢救定点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2015年率先在我市建立“院前评估—院际转运—急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会诊抢救体系。2018年,我市开始全面实施高危儿管理方案。
2021年6月7日,侯马市一名胎儿出生时,羊水III度粪染,急救转入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转运途中NICU护士站付甜甜给予鼻导管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入院后患儿发生进行性呼吸急促,易激惹,脑功能监测20分钟后给予亚低温治疗,经过20多天的救治,孩子康复出院。
2019-2021年,我市共救治危重孕产妇5794人,转诊危重孕产妇799人,同时救治危重新生儿7720人,转诊危重新生儿504人,确保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得到及时、高效的医疗救治。2016-2021年,我市儿童死亡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达到国家、省、市要求。
“零距离服务”关爱儿童成长
在生命的前几年,儿童各项发育都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时期,在特定的月龄对儿童进行科学、系统的健康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009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0-6岁儿童健康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项目,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免费提供一次家庭访视,在1、3、6、8、12、18、24、30、36月龄以及4、5、6岁时免费为儿童提供生长发育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等服务,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育。2021年全市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3.26%,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92.97%。
2021年9月13日,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健康管理医生琚芳芳、李世鑫走进汾铁佳苑开展了产妇及新生儿访视上门服务。
仔细观察家居温度、通风情况,详细了解产妇生产、精神、喂养情况,认真询问新生儿出生、预防接种、疾病筛查,观察新生儿睡眠、大小便、黄疸、脐带等情况,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了科学的育儿指导。通过“零距离”随访将贴心服务、温暖关怀送进产妇家中。2021年全市产妇产后访视率达96.13%。
“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是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2012年,我市启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2021年我市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个省级帮扶县为6至24月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一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同时开展儿童营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大宁县太古镇下垣村的小亮亮,两岁了不仅身形消瘦、方颅(缺钙)、走路不稳,还厌食、挑食,经常感冒。营养包使用一年后,孩子的脸色红润了,也长高了。“现在孩子能吃饭了,也不感冒了,党的政策就是好啊,太感谢了!”小亮亮的奶奶高兴地拉着大宁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李青峰的手热泪盈眶。该中心在大宁县抽取了300名儿童进行了3年的跟踪监测,营养包有效服用率从2018年的86.3%上升到目前的99.5%,贫血患病率由2018年的6.71%下降至2021年的6.14%,儿童营养得到明显改善。2021年全市贫困县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共发放65584包,实际受益儿童8626人。
“政府买单,市民享受。”随着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扎实推进,妇幼项目的全市推广、全覆盖,使出生缺陷早发现、早干预,提高了全市孕产妇、儿童健康水平,夯实了我市全民健康的基石。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