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俗话说,考场如战场,考试既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高考已经开始,中考即将来临,不少考生、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在这个阶段考生和家长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调节焦虑情绪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段萧婷,为大家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
段萧婷表示,考试前,紧张、压力大是不可避免的,压力下产生焦虑情绪是正常表现,考生除了要做好正常备考外,考前心态的调整也尤为重要。适度的焦虑可以帮助考生增强自信心、提高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但过度焦虑,就可能导致考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失常,进而影响发挥。
正确应对过度焦虑,就需要考生平时注意自我放松,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虑不安时可以暂时放下书本,闭上眼睛进行呼吸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等,也可以听一些舒缓的或自己喜欢的音乐;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将自己内心的焦虑告诉亲朋好友寻求支持,也可以找个空旷的地方大哭大笑一场,或通过运动来释放情绪;如果采用以上方法都不能缓解焦虑,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或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抗焦虑药物,把焦虑降到合适水平,不影响考试的状态。
那么,作为父母,此时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紧张和压力?
段萧婷提醒,考生家长一定要放平心态,让孩子感受到爱,而非压力。作为父母,要学会倾听,让孩子把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让孩子说说现在所面临的压力有哪些,并给予支持和理解;把压力正常化。家长要告诉孩子现在有压力是正常的;父母要与孩子建立支持性关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你最坚定的支持者,给孩子一份安全保障,与孩子维持有效沟通的渠道;父母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感受,体会孩子的情绪,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孩子,在情感层面真正发挥陪伴安慰的作用,温暖而贴心;孩子压力大、难过、生气了,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有情绪宣泄作用的活动,如运动、跳舞、唱歌等。与此同时,家长要保持家庭氛围的常态化,不要过分关心孩子,这样对孩子来讲是一种变相的压力,特别是不要说例如“你不要紧张”“别害怕”“一定要考好”等等暗示性的话,这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
最后,段萧婷特别提醒,考生考前不要进行题海战,每天下午5时左右,进行一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睡前半小时不要看书、看电子产品,上床后要排除一切杂念,想一些让人轻松、舒畅的情景,既能为大脑补充新鲜的血液和氧气,还有助于睡眠和考试发挥。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