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再度刷新高龄救治纪录

2022-06-28 09:15: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101岁老人遭遇急性心梗,生死悬于一线之间,如何化解危机、脱离险境?6月14日,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团队迎难而战,勇于突破生命禁区,成功为这位超高龄患者实施冠脉内支架植入术,顺利打通患者闭塞的心脏血管,再度刷新该院高龄救治纪录。

  突发胸痛 危在旦夕

  6月22日,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病区的一间病房里传出阵阵欢笑声。循声望去,在儿子、孙女的悉心呵护下,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与家人进行视频连线,她开心地告诉大家:“我病好了,一会儿就回家啦!”

  老人思路清晰,声音洪亮,看不出已有101岁高龄,更想不到她刚刚经历过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据家属介绍,老人名叫侯青恩,是吉县文城乡有名的长寿老人,身体一直很好,平时很少生病。9天前,老人突然觉得胸口憋痛,难以缓解且持续加重,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初步诊断为急性心梗,建议立即转院至市中心医院。

  时间就是生命。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接到吉县人民医院的求助电话后,第一时间做好救治准备,全力开辟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为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并联系心内科专家进行会诊,在最短时间内制定了一个极为“大胆”也是唯一有效的救治方案——为超高龄患者进行冠脉内抽栓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

  “老人年事过高,此时已意识不清,血压急降,病情非常危急。尽快做手术,尚有一线生机,但也存在巨大风险。不做手术,老人生命危在旦夕,随时可能猝死。”面对这道艰难的选择题,老人家属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做手术”。家属说:“我们非常相信市中心医院的诊疗技术水平,不论风险有多大,请你们放手去做吧。”

  生命竞速 突破极限

  因为信任,所以托付。心内科团队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转化为勇敢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向“高龄禁区”发起挑战,一场生命的竞速赛就此展开。

  6月14日20时,手术正式开始,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史志明与医生吴路路密切配合,通过冠脉造影找到了造成老人心梗的“元凶”——右冠脉近中段重度狭窄。由于老人已是101岁超高龄,耐受力差,术中随时可能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出血等状况,所以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是如履薄冰。

  他们凭借精湛娴熟的技术,巧妙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用时不到30分钟成功植入一枚支架,有惊无险地为老人开通梗死的血管,打通了这条关键的“生命通道”。老人的胸痛症状逐步缓解,血压逐渐恢复平稳,送入CCU继续密切观察。

  团队之间高效的衔接和运作,为抢救老人生命赢得“先机”,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吴路路说:“这位老人是我们目前收治的年龄最大的急性心梗患者。依据老人的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术后管理尤为重要,要24小时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及一天之内的出入量,防止出现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心衰等并发症。”

  环环相扣 化险为夷

  经过CCU医护团队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老人闯过了一道道“难关”,于5天后转入普通病房,吴路路将“接力棒”顺利交到了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丽霞手上。张丽霞每天多次查房,了解和掌握老人的最新情况,要求护士监测好体温、血压、血糖等指标,依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老人的病情,不仅牵动着家属的心,也牵动着心内科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越来越好,胃口相比以往好了不少,孙女特意买来一只烧鸡给奶奶解馋。同一个病区的患者和家属纷纷过来探望这位“长寿明星”,当他们看到老人面色红润、行动自如,连连称赞道:“老人恢复得太好了,看不出才做过手术。”

  6月22日,经过综合评估,老人达到了出院标准。当张丽霞又一次走进病房询问:“侯奶奶,现在感觉怎么样?胸口还疼吗?”老人笑呵呵地回答:“不疼了,都好了!这家医院真是好,医护人员人品好、水平高,病房环境好、饭菜好,总的来说一个字——‘好’!”

  此时最开心的莫过于老人家属,他们向心内科医护团队再三道谢,并说起了彼此间的“缘分”。老人的儿子难掩激动地说:“两年前,我妻子因脑梗被紧急送来市中心医院,通过及时救治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医护人员高度负责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次,我母亲突发急性心梗,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里。没有你们的全力施救,就没有我们一家的幸福生活。感谢每一位医护人员,为你们点赞!”

  急性心梗起病急、发病率高、风险极大,是导致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每一次救治急性心梗患者,都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市中心医院积极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心血管疾病医疗健康服务能力,以“硬实力”守护百姓“心健康”,不断创造生命的奇迹。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