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梁茂祥: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忆

2023-03-14 13:05: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革命先烈的精神却永放光芒,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传承和弘扬……”3月12日,在襄汾县抗日战争胜利陈列馆参观的人群中,年过七旬的馆长、讲解员梁茂祥声音铿锵有力,字字震撼人心。

  20多年来,梁茂祥历经艰辛、欠下巨债,从全国各地搜寻到两万余件有关抗战的老物件,凭一己之力创建起这个陈列馆。他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曾入选“中国好人榜”,荣获“山西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感动山西国防动员新闻人物”“临汾市十大道德楷模”等荣誉,近期又凭借《人生百年要爱国》的事迹入选全省“有为三晋老年人”获奖案例。

  让英雄事迹重现光辉

  “梁老,那边有个空瓶子,你要不要?”“要!”当天一大早,梁茂祥在“上班”路上又捡起了破烂。他伸手将瓶子快速放入自己的布袋,又继续向前走,人们这才留意到他脚上的皮鞋鞋面已是补丁摞补丁,鞋底还破了几个窟窿。

  就冲梁茂祥这身寒酸的行头,任谁也想不到他退休前曾是襄汾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虽然他的退休工资不算低,但用于收藏红色藏品和维持馆内开销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年,他花空了积蓄,偷偷卖掉了家里的学区房,拉下脸面去干别人看不上的脏累活儿,甚至四处借钱、欠下巨债,只为做好这件值得做的事情。

  “没有革命先烈,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梁茂祥动情地说,“我舅舅杨国伍17岁参军,22岁英勇牺牲,为抗日战争献出了青春和生命。舅舅和众多英烈舍身为国,他们的事迹不该被遗忘,我必须把这些散落于民间的历史记忆打捞出来、传播出去。”

  为此,梁茂祥驮起3个年代久远的布袋,辗转于全国多地的山野乡村。为了省钱,他能走路绝不坐车,渴了就喝自来水、河水,饿了就啃几口随身携带的石头饼,困了就地将就一宿。每到一处,他就卖力地摇动拨浪鼓,向闻声而出的村民们打听谁家有关于抗战的史料、物件,只要愿意出,他就高价收。

  靠着这个“笨”办法,梁茂祥不仅搜集、整理出了包含舅舅在内的100多位襄汾籍抗日英烈的事迹,还收藏、积累了大量有关抗战的布告、报刊、票证、信件等老物件。他说,这些饱含血与火的物件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传承和弘扬英雄烈士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

  一到陈列馆,梁茂祥就像往常一样仔细擦拭着摆放藏品的玻璃柜,接着从中取出刚刚收来的“宝贝”。那是一沓八路军军粮账单,纸张早已污损泛黄,依稀可辨出上面写有,“今收到玉粮玖拾贰斤、小麦壹佰零肆斤”“今欠小麦柒拾捌斤”……

  “这些账单不仅揭开了当年百姓帮助八路军保粮、藏粮、运粮的秘密,还记录着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间的深情厚谊。”梁茂祥说,“这些年,我通过走村串户,发展了许多‘民间联络员’。听说,有人在大宁县曲峨镇一小山村见过这些账单,我马上就坐不住了。”

  梁茂祥先乘汽车,再转公交车,又步行进了山,接着挨家挨户打听起来。他说,山里的路都是“母路”,一条路看似走到了尽头,可走近一瞧又从两旁无端生出好几条路来。他七拐八绕,爬几个山包,才能从一户到另一户人家。虽然山里很冷,他却出了一身身热汗,从天蒙蒙亮走到夜已深沉,终于找到了大山最深处的那户人家,收来了这沓珍贵的账单。

  其实,馆内的每一件藏品都来之不易。有一面红旗,是梁茂祥12次往返于山西襄汾跟河南林州之间,跑断了腿又磨破了嘴,才打动对方忍痛割爱的。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蹭车到了郑州汽车站,却错过了去林州的车,只能就地打地铺。由于蚊子咬得无法安睡,他便从附近地里拔了些野蒿,将野蒿的汁液涂抹在身上以驱赶蚊虫,结果天刚亮就被乘客围观了,原来他把自己涂抹成了一个“绿人”。

  几年前,梁茂祥听闻一位外地收藏家从襄汾县收走两尊打过鬼子的土炮,便想方设法、费尽周折说动对方割让其中一尊。土炮回到襄汾时,正值凌晨3时,天黑漆漆的还下着瓢泼大雨。他瞒着家人,蹚着没过脚踝的雨水,徒步3里地把土炮艰难地拉回陈列馆。当时,他浑身湿透了,轻轻用手一拧身上的衣服,就拧出了好多水来。

  这些艰辛与苦累,对梁茂祥来说不算什么,他唯一怕的是收不来想要的物件。每每提及这几段往事,他都会激动不已,“踏破铁鞋哪里寻,雨湿衣衫心兴奋。牢记历史不忘根,铭记英雄中华魂”。

  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随着收藏、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梁茂祥觉得这些珍贵的藏品不应该是自己的“个人财产”,而应该成为广大群众的“集体记忆”。自2015年自费建起陈列馆以来,梁茂祥不是外出“淘宝”,就是守在馆里义务讲解,只为唤醒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唤起人们对抗战英雄的敬仰与铭记。

  由于多年奔波、劳心劳力,梁茂祥在2016年先后查出颈椎病、冠状动脉狭窄等疾病。同年5月,他在北京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不顾医生和亲友的劝阻,只休息了短短3天便返回陈列馆。他说:“我的命重要,但陈列馆更重要。这就是我的工作岗位,我一时一刻都不想离开。”

  只因,馆内的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一段烽火岁月的记忆,没有谁比梁茂祥更了解、更熟悉。曾经,为了留住一个抗日英雄匾,他把当时价值两万余元的清代藏品以5000元低价贱卖;为了促进家乡文化发展,他毫不犹豫地捐给尧庙一副珍贵楹联和一对龙马石狮。时至今日,这些低价贱卖、义务捐赠的藏品已是价值不菲。有人问过梁茂祥是否后悔,他掷地有声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能给社会做些有价值的事情,才是活着的意义。”

  一直以来,襄汾县抗日战争胜利陈列馆都是免费开放的。这里先后被授予“襄汾县共产党员党性教育基地”“临汾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参观人数累计达到数百万人次。如梁茂祥所愿,革命先烈的故事被传播得更远、更响亮。

  然而,梁茂祥的梦想没有止步于此。他坚定地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要把英雄事迹宣传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