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用“柳叶刀”守护患者“生命中枢”

2023-04-25 11:10: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这里是市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争分夺秒为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开启“生命之门”;

  这里是国家级“脑出血外科诊疗基地”,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脑出血综合治疗,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

  这里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每年实施上千台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外科手术,从大脑这个“生命雷区”里拯救患者;

  …………

  近年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通过不断细分亚专科实现专病专治,打造了颅脑肿瘤科、脊柱及功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介入科、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重症5个亚专科,形成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主,人才梯队和专业结构合理,医、教、研实力雄厚的团队,科室实力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特别是他们探索出一项项特色鲜明的临床技术,帮助一位位生命垂危患者打通了“生命中枢”,用手中的“柳叶刀”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争分夺秒拆除“脑炸弹”

  神经外科医生治疗的区域主要是大脑和脊髓构成的“生命中枢”,这里神经错综复杂,功能区交错重叠,方寸之地,生死攸关。

  2022年8月,67岁的刘奶奶因检查中发现左侧小脑有动脉瘤,便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紧急治疗。

  脑动脉瘤被称为“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引起脑溢血,患者轻则偏瘫、失语,重则直接死亡。经过院内MDT多学科会诊,发现她脑动脉瘤破裂风险较大,必须尽快手术。然而,她的病情比较特殊,传统单纯或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治疗无法达到满意效果,极可能引起脑动脉瘤再次复发。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技术已经成熟了,密网支架通过血流动力学机制起作用,提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可促进内皮化修复,操作更简便,手术微创更安全,正好适用于患者。”最终,党委委员、副院长、神经外科专家景文记拍板决定启用新技术。

  8月22日,景文记团队开展了全市首例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脑动脉瘤手术,一举拆除了潜藏在患者大脑中的“炸弹”。术后刘奶奶苏醒后,神经功能正常,恢复情况良好。

  如果说没有破裂的脑动脉瘤是颗“炸弹”,那么破裂的脑动脉瘤就是“炸弹”爆炸,会让病人命悬一线。

  今年2月20日晚,64岁的赵奶奶突然意识不清倒地,被送至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经检查发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同时伴有休克、心律失常、神经源性心肌病、神经源性肺水肿、高血压3级等症状,病情极为复杂,属于极危重症患者。

  时间就是生命!神经外科重症治疗团队迎难而上,果断给予她呼吸、循环支持及抗应激治疗,床旁心脏超声评估血流动力学及全身灌注,并不断调整优化治疗方案。

  在赵奶奶循环、呼吸、组织灌注及脑血流逐渐趋于稳定好转后,为了避免再次出血,神经外科重症治疗团队当机立断为她进行脑动脉瘤手术,彻底拆除了“脑炸弹”。

  术后,赵奶奶的儿子激动地跪谢医护人员:“刚送母亲到医院那会我都绝望了,是你们妙手回春,用高超的医术将母亲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我代她谢过救命之恩!”如今,赵奶奶意识清楚、精神良好,开始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目前,神经外科的血管介入微创治疗脑动脉瘤手术量及手术技术水平处于全省前列,血管微创治疗已成为一大特色技术。

  力挽狂澜夺回“控制权”

  “在印象中,帕金森病只能用药物控制,没想到现在都能做手术了,效果还这么好。”患有帕金森病12年之久、早已失去身体“控制权”的张大爷,在神经外科经过DBS(脑深部刺激术)手术治疗后,重新夺回了身体“控制权”。

  正值花甲之年的张大爷,连续吃药12年依旧没能阻挡帕金森病的发展,症状持续加重,导致他不能起床、站立、行走、握筷,生活不能自理,令他苦不堪言。家人多次带着他前往北京、西安多家医院,却始终无法根治这一顽疾。

  “再进行保守治疗已经没什么效果了,只有通过帕金森病DBS手术,才能让你夺回身体‘控制权’。”在神经外科主任梁建荣的耐心引导下,张大爷下定决心进行手术治疗。

  DBS手术不会对患者颅骨造成破坏,具有微创、安全、可逆等优势,可以在术后调整起搏器参数配合进一步治疗。在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后,梁建荣带领团队实施了我市首例帕金森病DBS手术。手术“上半场”采取局部麻醉的方式,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将电极准确植入脑内靶点后,测试患者四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梁建荣让张大爷做简单的动作:“试着动一动手,抬一抬胳膊。”经过电流刺激,张大爷感觉肢体灵活了,腿蹬起来有劲了,震颤也消失了。确定效果明显后,梁建荣团队为张大爷继续后半部分手术,完整植入脑起搏器。术后张大爷能够自己完成走路、握笔写字等动作,重新夺回了身体“控制权”。

  今年53岁的丁师傅是工薪阶层,从40岁开始就出现颈肩部不舒服、胳膊麻的症状,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侧肢体无力,失去了半身的“控制权”。在北京多家医院寻医问诊,最后确诊是椎间盘突出、继发性颈椎椎管狭窄,需要后路加前路联合手术治疗。

  病因搞清楚了,丁师傅却负担不起高达20万元的治疗费用,只得来到市人民医院碰碰运气。然而令他欣喜的是,神经外科的显微镜可以清晰看见椎间盘和硬脊膜的界限,所以单纯的前路手术就能够达到治疗效果。在10天时间内,脊柱及功能神经治疗团队为他完成了前路三个阶段的融合加减压手术,术后他重新夺回了身体“控制权”,而且治疗费用仅仅是北京医院的五分之一。

  丁师傅说:“早知道神经外科技术这么好,就不去北京花那冤枉钱、遭那冤枉罪了。”

  妙手回春治愈“罕见病”

  近年来,神经外科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飞利浦Achieva3.0T核磁共振系统等一大批国际一流神经影像学检查设备,莱卡手术显微镜、蛇牌显微手术器械等先进手术设备的投入使用,为治愈疑难杂症奠定了坚实基础。

  没有任何前兆,上高三的萌萌忽然变得“茶不思饭不想”,还伴有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检查肠胃也没能找出原因。

  过了几天,萌萌病情愈发严重,陷入昏睡不醒的状态,家人赶忙将她送至市人民医院。经验丰富的颅脑肿瘤科主任任红岗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病人病情发展很快,确定是颅内高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便紧急实施了右侧脑室脑积液外引流术,萌萌病情即刻好转,不再嗜睡了。然而,之后的头颅CT检查提示患者颅内占位性病变周围出血破入脑室。

  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是首选,但是萌萌的生殖细胞瘤易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播散,很难取到活检。病情危急,任红岗火速与放射治疗中心会诊,最终决定为她进行全院首例诊断性放疗。经过6次放疗,萌萌脑积水明显减轻,症状明显改善。随后,又通过化疗控制其全中枢播散的肿瘤细胞,让她恢复了行动能力,最终参加了高考。

  59岁的张大妈三年前突然得了“怪病”,右侧的口角面部有一些抽痛,后来在吃饭、刷牙时也会诱发疼痛,成天痛得吃不成饭、说不成话、睡不成觉。她以为是牙疼所致,专门拔掉2颗牙,却没有丝毫好转,在多家医院检查也未能找到原因。

  万般无奈下,张大妈来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经过颅脑核磁等一系列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的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此时她的疼痛程度已经达到十级,梁建荣一方面赶紧为她打止痛针缓解疼痛,另一方面紧急进行术前检查和准备。第二天,梁建荣带领团队为张大妈实施了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她的疼痛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个个疑难杂症的治愈,见证了神经外科强大的实力,也坚定了他们走医疗技术创新之路的决心。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机械取栓手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等一大批新技术的运用,在让患者享受到微创、精准的现代化治疗技术的同时,也让科室的人均住院时间从18天下降至13天,人均治疗费用从42000元降低至32000元,还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节省了时间。”梁建荣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动电极植入术用于顽固性癫痫患者、昏迷患者促醒等治疗,用新技术拯救更多饱受疾病困扰的人们,还他们一个健康人生!”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