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生命呼唤血液,爱心需要奉献。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恰逢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我国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
为感谢广大献血者的无偿献血行为,充分彰显献血者“热心公益、无私奉献、挽救生命、大爱无疆”的精神,在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本报今天刊发一组无偿献血者的感人故事,旨在通过宣传无偿献血者的爱心行为,呼吁社会公众积极加入无偿献血者的队伍中来, 用我们的爱心给他人带来生命的希望,用我们的爱心共同营造一个充满“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和谐家园。
向光荣的无偿献血者致敬!
市人民医院输血医学科主管技师樊文康——
用行动践行医者初心
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市人民医院输血医学科主管技师樊文康始终坚定前行。他怀揣一颗仁心,一次次为爱挽袖伸臂、冲锋在前,用“满腔热血”和无私奉献诠释医者的铮铮誓言。
在医院里,输血医学科是跟血液“打交道”最多的科室,樊文康每天忙碌于临床用血储存发放、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等多项工作,更加深切体会到血液对于救治患者的重要性,为此义无反顾地加入献血队伍,尽己所能去帮助更多人。
时间就是生命,血液就是希望。樊文康常常在患者看不见的地方默默付出,为临床提供安全、及时的用血保障。一个深夜,一名血液病患者因大量出血被紧急送来医院,急需输注多种血制品来挽救生命。正在值班的樊文康争分夺秒、快速完成交叉配血工作,第一时间配血到相关科室,为身处险境的患者送去了希望。每每看到患者经过输血治疗转危为安,他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内心升腾起一种无法言说的成就感。
“众多疾病的治疗和手术都离不开血液,尤其是一些急危重症、大手术、外伤和大量失血患者,只有及时输注血液才有机会挽救生命。”樊文康感叹,“作为输血医学科的一员,我不仅肩负着保障患者用血安全的重任,还应成为献血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宣传者和推动者。”
一袭白衣,一生责任;一腔热血,一份担当。樊文康说:“血液是抢救治疗患者的必需品,没有任何药物可以代替。我们的一次献血,就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鼓励更多人参与到无偿献血活动中来,让更多的生命得以延续。”
曲沃县志愿者联合会理事长武胜泉——
往返百余公里挽救生命
“今年是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我也正好献血20年了,总共献血67次、献血量26800毫升,非常有纪念意义。”武胜泉说。
今年52岁的武胜泉是曲沃县志愿者联合会理事长,自幼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下,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早在2000年就积极参加义务植树造林、关爱困难学生、慰问老年人等各类志愿活动。
2004年,武胜泉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他了解到,无偿献血也是奉献爱心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到急需用血的患者,用自己的血液挽救生命,从此便开始了长达20年的献血之旅。
武胜泉每次献血,都需驾车从曲沃县前往临汾市中心血站:“每次有患者需要用血,我都会在早上六点多开车出发,大约8点钟到达临汾市中心血站完成献血。虽然献一次血路上往返就得110公里,但一想到捐献的血液即将用于临床救治,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即使工作很忙,武胜泉每年仍会坚持捐献全血、血小板共计10次左右。工作之余,他也会化身“无偿献血宣传员”,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亲朋好友以及曲沃县志愿者联合会的广大成员约300人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将一滴滴热血汇聚成爱的海洋。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我是一名党员,当初在党旗下进行了庄严宣誓,既然说到了,就要努力做到。坚持无偿献血,正是党员以公益爱心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我会继续奋战在志愿服务战线上,用自己的血液挽救生命、用爱传递爱,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武胜泉说。
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陈晨——
殷殷热血显担当
“无偿献血、投身公益是我们山西晋南钢铁集团的优良传统,每次发出无偿献血倡议书后,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员工都会踊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献血活动。”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团委书记陈晨是无偿献血活动的组织者,每次活动都要忙前忙后、毫无保留地参与其中,保障献血活动便捷、高效、顺利进行。
每次公司开展献血活动的时候,陈晨总会带头挽臂献血:“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可以帮助患者挽救生命。作为活动组织者之一,我更应该带头做好表率,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引领更多职工参与到献血活动中来。”
为了捐献热血,有的职工即使轮休也会专门过来,有的职工则在上班前早早过来,还有的职工利用工作间隙前来献血,结束后又马上返岗继续工作,为了奉献爱心,他们都克服了重重困难。整个献血活动一般都会持续2—3天,最多的时候有293名职工无偿献血,极大地保障了全市的临床用血需求。
陈晨每年都会坚持献血,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保证献血时血液质量合格,他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投身体育锻炼,练就健康的体魄。每次献血的前一天,他都会专门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确保献血时身体处于最佳状态,血液指标100%的合格率。
“踊跃投身无偿献血活动,既是企业的文化传承,也是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通过发扬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彰显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共同汇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托举起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陈晨说。
襄汾县大邓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梁栋——
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您的献血间隔期已满,近期有时间来献血吗?”每每接到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招募电话,襄汾县大邓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梁栋都会毫不犹豫地回复:“有,请帮我预约。”虽然每次来回行程近40公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他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30多年来,梁栋始终扎根在乡村教育第一线,把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爱心都奉献给了三尺讲台,为一届又一届的农村孩子点燃了希望和梦想。
当爱心变成使命,奉献化作本能,梁栋又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从2012年至2022年,他坚持每年捐献一至两次全血,每次400毫升;从2022年开始,他由献全血转为献血小板,每次都要从襄汾县大邓乡前往临汾市中心血站,一来一回至少花费两三个小时。只要预约好了献血时间,就算遇上狂风骤雨,他也会依约而行,从不缺席。
梁栋早已把无偿献血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常常发动身边亲朋加入这项“热血事业”,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正能量,让爱的力量生生不息。最令他欣喜的是,儿子小梁接过“热血”接力棒,也成了一名固定献血者,连续3年献血近40次……
前不久,父子二人双双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梁栋有感而发:“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血液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是活下去的希望。我会坚持献下去,争取年年达到献血的上限次数,为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市区家装从业者马跃庆——
22年用热血守护生命
“2002年,那年我21岁,路过市区平阳广场,看见很多人在采血车前排队献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无偿献血。”在“6·14世界献血者日”即将到来之际,43岁的马跃庆回忆起了自己长达22年的献血经历。在第一次献血过程中,通过采血护士及工作人员介绍,他知道了这些血液将用于救治手术患者、重症患者及孕产妇,觉得很有意义,从此便每年坚持献血。
马跃庆是土生土长的尧都区人,从事家装工作,有着22年的无偿献血经历,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上显示他总共捐献全血及血小板90次、献血量35800毫升,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马跃庆打开珍藏已久的盒子,里面厚厚一沓献血证和荣誉证书可以摆满一整张桌子,一本本早已泛黄的无偿献血证记录着他的献血经历。
从2002年到2017年马跃庆捐献的是全血。2018年,他了解到捐献血小板只需要间隔14天,缩短了间隔时间就可以救更多的人,根据临床用血需要,他就开始更多地捐献血小板。在一次次的献血过程中,马跃庆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爱心献血者,也影响和带动了身边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这么多年的坚持,我亲身验证了献血有益健康,而且捐献的血液可以用于临床救治患者,我感到很骄傲也很值得。”马跃庆表示,“每一滴鲜血都是爱的传递,每一次献血都是生命的接力,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每一次成功献血都将点亮生命的曙光。”
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铸造综合管理部部长助理杨炳杰——
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6月7日,随着市中心血站流动采血车驶入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伸出手臂、踊跃献出热血。该公司铸造综合管理部部长助理杨炳杰也是其中一员,他用实际行动为生命助力,让爱心源源不断地接续下去。
山西建邦集团有限公司与市中心血站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每年定期联合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此次,一看到公司发出的活动通知,杨炳杰就第一时间报名,并提前调整作息、清淡饮食、加强锻炼,以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献出最健康的血液。
活动当天,杨炳杰利用午休时间匆匆赶到采血车前,按流程依次进行信息登记、体格体检和血液初筛等。经过严格“筛查”,确认各项指标合格、符合献血要求后,杨炳杰立即兴奋地走到采血处,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臂。
消毒手臂、扎好绷带、开始采血……一股股殷红的血液顺着导管缓缓流入采血袋,杨炳杰的脸上露出了自豪而欣慰的笑容。他说:“身为一名共产党员,既要在专业领域努力拼搏,也要在公益领域不懈前行。只要临床有需要,我就应该冲在前面,贡献自己的‘一臂之力’。”
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杨炳杰对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更加深刻意识到无偿献血是一件值得推广、利人利己的好事。他发自内心地说:“我接过无偿献血证的那一刻,感到无比光荣。对于健康人来说,无偿献血不过是撸起袖子、一伸胳膊的事,但对于患者来说,一袋热血意味着生的希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为公益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用爱心点亮生命之光、传递文明新风。”
市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姚志红——
让爱的力量传递下去
连续无偿献血19年,献血总次数115次,献血总量46000毫升!完成这一无偿献血壮举的不是威猛高大的汉子,而是一位巾帼英雄——姚志红。
今年44岁的姚志红是临汾市保险行业协会保险纠纷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日常主要负责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工作,以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在调处保险纠纷、促进和谐保险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2005年3月10日,当时年仅25岁的姚志红在哥哥的影响下,走上了市区平阳广场献血车,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姚志红回忆:“一想到我的血液能用来挽救生命,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大好事。从此,无偿献血就成了我生命中重要的事情,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惯。”
2017年,姚志红在一次参加献血活动时了解到,血小板的临床使用范围更广,尤其是对于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以及大量出血患者来说,血小板就是挽救生命的强大保障,于是在献全血之余,也踏上了捐献血小板的新征程。从2018年开始她就成了一名固定献血者,只要血站通知,有患者需要,她总是第一时间“随叫随到”。
“无偿献血既可以帮助别人,还对自己身体有益,何乐而不为?”无偿献血19年,姚志红三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那一摞摞厚厚的献血证和荣誉证书,见证了她十九年如一日的光荣献血史。
姚志红说:“我坚持无偿献血,不为名、不为利,就是希望帮助更多的人,让爱的力量传递下去,让无私奉献的精神照亮社会每一个角落。”
尧都区解放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徐洁——
公益路上热血前行
“6月14日,咱们街道举办无偿献血活动,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在“6·14世界献血者日”20周年到来之际,尧都区解放路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徐洁多次走进辖区公园、小区,向适龄人群宣传普及无偿献血知识,鼓励和引导更多人加入爱心队伍、奉献热血力量。
徐洁既是献血者,也是献血志愿服务工作者。早在六七年前,她就开始策划组织无偿献血活动。起初,有些人对献血存在误解,“自己缺血还献血”“献血对身体有害”等这样的声音比比皆是,但徐洁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心和决心。
“无偿献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适龄健康成年人长期定期献血,不仅对自身健康有益,还能为临床患者提供生命保障。我能做的就是引导更多人正确认识无偿献血、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徐洁将这份使命扛在肩上,结合街道工作实际,把无偿献血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次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在辖区里掀起了一股股爱心浪潮。
令徐洁倍感欣慰的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付出,辖区群众对无偿献血的接受度和认同感越来越高,很多人主动加入“热血大军”,不断地传递爱心,持续温暖他人。
汇聚萤火之光,盛放志愿之花。在徐洁看来,人生就是奉献的过程,要追着光、成为光。她会坚守初心,在公益路上热血前行,引领更多人把爱的勇气转化为挺身而出的行动,为临汾这座文明之城、大爱之城增添更多的“温度”和“热度”。
山西省临汾工商行政管理学校教师赵慧丽——
“爱心长跑”没有终点
从1995年到2024年,从第一次到71次,从200毫升到27400毫升……一组组跳动的数字,见证了无偿献血者赵慧丽的公益之旅。她用“满腔热血”铸就大爱,用拳拳爱心点亮生命之光,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赵慧丽是山西省临汾工商行政管理学校的一名教师。她之所以会走上无偿献血的道路,源于幼年时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1980年,她母亲在孕育弟弟的过程中,因重度贫血引发生命危机,幸亏及时输血治疗才保住了一大一小两条生命。对于好心献血者的默默付出,全家人感激不尽,赵慧丽更在心中许下诺言:我要像恩人一样去献血,挽救更多的人。
1995年,正在读大学的赵慧丽积极响应学校的献血号召,毫不犹豫地捐献了200毫升全血,不仅圆了多年前的“献血梦”,还就此开启了一段没有终点的“爱心长跑”。
从献全血到献血小板,从有时间去献到定时定点去献,从一个人献到一群人去献……无偿献血,已经成为赵慧丽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她身体力行的带动下,丈夫、妹妹、同事等先后加入这支爱心队伍,逐渐凝聚起了一股强大的“热血力量”。
“这些年,我最开心、最欣慰的时刻,莫过于收到‘血液检测合格,即将用于临床’的短信,说明我的血液又帮助了一名患者。”赵慧丽深有感触地说,“谁也无法预知意外和疾病何时会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定期献血、带动更多人献血,让血库有充足的血液储备,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他人生命。”
如今,赵慧丽已年满53周岁,根据相关规定,固定献血者的献血年龄上限可延长至60周岁。她坚定地说:“献血有年限,爱心无终点。我会把这份‘热血’精神一直传递下去,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个体经营者王长保——
“要坚持无偿献血到60岁!”
“我是一名应急无偿献血者,每当有需要时,我都会第一时间前往血站挽臂献血。爱人在我的影响下,也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我俩经常一起去献血。”谈起献血过往,56岁的王长保打开了话匣子。
王长保是个体经营者,在市区煤化巷经营着一家眼镜店,多年来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他第一次献血是在2002年,在市区平阳广场的献血车上捐献了400毫升的全血,这次经历让他了解到无偿献血是利人利己、有益无害的社会公益活动,而且献血后身体也没有任何不适,从此便与无偿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坚持献血至今。22年来,他献血90次,献血量高达36200毫升。
亲朋好友问王长保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坚持献血,他总是感慨地回答:“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小时候没怎么上过学,没什么能力为社会作贡献。长大后就想着通过无偿献血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2002年至2018年,王长保一直捐献全血。2019年,他了解到除了捐献全血还可以捐献成分血(血小板)。王长保说:“虽然每次去献血会导致开店时间减少、影响店里生意,但我认为献血是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每年我都会雷打不动地捐满19次血小板。”疫情期间,街头献血量减少,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一次次挺身而出,第一时间站出来献血。
“还有4年我就满60周岁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坚持无偿献血到60周岁,尽最大力量去帮助他人。”王长保表示,要将无偿献血事业进行到底,用更多的奉献点燃生命的希望。
记者 王德政 李 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