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岳淼:当医生是一辈子的事

2024-07-09 09:52: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是土生土长的临汾人,自幼在鼓楼根长大。母亲是名妇产科医生,晚上值班时常常会带着我,我从小便目睹了她总是奔波在看病、接生、救人的工作中,见证了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和一位位患者的康复。在母亲日复一日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在高考后也选择了从医之路。1986年,我从山西医科大学(原山西医学院)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很荣幸地加入了临汾市人民医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急诊科,当时还叫急诊室,每天跟着老大夫学习,顺道打打下手。记得刚上班没几天,老大夫临时有事出去了,就剩下我一人值班,此时来了一位头痛很厉害的患者到急诊看病,我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急得赶紧拿出书本寻找答案。这时才发现自己学的东西和实际还有很大差距,因为患者是不会按照教科书来生病的。这件事给了我启发,我深刻认识到,医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践中接触和处理各种病例,提高实践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此以后,我虚心向老医生请教,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很快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急诊医生。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1995年医院根据发展形势需要决定进行精细化分科,将原来的大内科分为内分泌肾脏、血液、消化、呼吸四个专业,通过精细化分科能够有效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使各个学科医生把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不断强化自身特色和优势,最终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我是个喜动不喜静的人,更喜欢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岗位,但是为了医院发展大局,我果断服从了调配,成为一名内分泌科医生。

  很多人印象中认为内分泌科就是看内分泌失调,有些人还经常会问“内分泌科是看什么病的”?其实,内分泌科主要诊治的疾病分为两大类:内分泌疾病与营养代谢疾病,这些疾病复杂多变,常常会波及多个系统及器官。万事开头难,刚成立那会儿人员极为缺乏,科里条件极其艰苦,需要和其他三个科室共用一间办公室。科里从事内分泌专业的总共仅有2名医生,只能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但是看到患者康复后对我们报以感激之情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获得感,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几乎天天坚守在医院。

  坐诊是内分泌科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日复一日的坐诊也让我练就了超常的“坐功”。那会儿由于条件的限制,坐诊时周围总会挤满里三层、外三层的患者及家属,把整个诊室围得水泄不通,夏天的时候闷热、嘈杂的环境也影响工作。自从2014年我们医院搬入河西新院区后,医院推行了“一医一患一诊室”的诊疗模式,杜绝了一人看病众人围观的现象,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也提高了医生诊疗效率和质量。坐诊很辛苦,我习惯早上7点40分提前到门诊做好准备工作并开诊。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看近90个患者,整个上午就少喝水,尽量避免去厕所。一到临近中午的时候,很多还没看上病的患者就会特别着急,我就对他们说:“别着急,我绝不会把你们撂这里自己走的,什么时候看完病,我什么时候下班”。坐诊看病不是流水线作业,虽然病人多,但是医生一定要有耐心,决不能总是一副高高在上或者一副赶时间的样子,马马虎虎应付病人。要好好听他们描述病情,每个患者的状况都不一样,必须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解释病情,让患者对治疗方案心中有数,患者信任才能让治疗事半功倍。

  医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一些患者会从临汾周边县城甚至是乡村跑来看病,一看完病还要赶着坐班车回去,坐诊时碰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和其他患者解释下,让外地患者先看病。碰到一些腿脚不便或者是重病的患者,我也尽量会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早一点看病,感受到来自医生的温暖和关爱。

  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医生需要持续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我先后前往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长时间的进修深造,这段时间我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提高很快,收获的不只是技术和知识,更加开阔了视野,对如何做好临床、科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2005年,在医院的大力栽培下,我被聘任为内分泌科科主任,从此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但自己要提高,还要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在医疗、教学、科研和安全上齐头并进。

  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是最常见的两大内分泌疾病,都是慢性病,很多患者都是从建科起一直在我这里看病,有的甚至一家祖孙三代都在我这里看病。家住市区邮电局小区的李奶奶今年已经80岁了,她51岁刚退休那会就患上了糖尿病,同时引起了视网膜病变。多年来我详细地帮助她进行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和血糖监测,同时引导她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采取措施降糖、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进一步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见我特别有耐心又交代得仔细,她对我特别信任,此后29年来总会时不时地找我来看病、调整治疗方案,我也全力以赴帮她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除了常见病,内分泌科也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前一段时间,一位在北京打工的患者忽然高烧不退、脖子疼、心慌、呕吐、吃不下饭,在北京三家知名医院看病后都没能明确原因,试了很多治疗办法、吃了很多药却没什么效果,无奈之下只能回临汾由家人照顾。后来,在亲戚的推荐下,她专门来找我看病,我根据她现有的化验结果,又让补充做了甲状腺摄碘率、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检查,拿到检查结果后我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判断她可能是“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甲状腺免疫炎症病变,由于这种病的症状变化复杂,容易导致误诊及漏诊。明确病因后通过规范化治疗,第二天她的高烧就退了下来,脖子也不疼了,也能吃饭了。

  内分泌的很多疾病都会让人发生面容或身体上的改变,多年的行医经历,我养成了逢人便要看人面相的习惯,即使在生活中跟人交谈或接触时,也总会不由自主地通过观察面相来判断他人是否有贫血、甲减、甲亢、甲状腺肿大、垂体瘤等疾病并坦率告知,虽然经常遭人误解却乐此不疲,因为医生的职责就是帮助人们早点发现疾病、早日进行治疗。

  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38年的医师生涯,我从一个懵懂的新人成长为医疗战线上的“老兵”,从普通医生走上了主任管理岗位,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内分泌科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把一项项新技术发展起来,让临汾广大父老乡亲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当医生是一辈子的事,三十八载冬去春来,那满头的青丝已经渐染白发,我也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内分泌科,献给了我最热爱的医院。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现在到了退休的年龄,发现对自己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难以割舍。医院已经向我再度抛出了“橄榄枝”,我也将继续发挥余热,奋战在自己热爱和熟悉的医疗事业上,为更多需要帮助的父老乡亲带去健康与希望。

  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专家岳淼讲述 记者王德政采写整理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