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不灭的灯光, 忙碌的身影,匆忙的脚步,与时间赛跑同死神博弈。如果说医院是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最激烈的前沿阵地,医生和护士就是那些冲锋陷阵的战士。当急危重症患者来到市中心医院的时候,急诊急救系统立即启动,高速运转。分诊、抢救、监护等所有人员立即行动,分工明确,保障患者及时就医,及时救治。
戴红果是这个诊室的“主心骨”,她带领着她的团队,拼尽全力去救治一个又一个在死亡线上的患者,给一个又一个家庭送去希望。她说:“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在这个战场上,我会坚守初心、继续战斗,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医者仁心 心怀慈爱
急诊科是医院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医疗窗口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塞、急性中毒、急性心肾衰竭、脑出血、肺动脉栓塞,以及各种原因的休克、中毒等都使患者随时处于死亡边缘,而且很多患者往往是在意识不清,或没有家属陪伴的情况下被送到医院,这就更需要医生细心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不轻视任何一条主诉,不遗漏患者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以高度责任心去对待患者。细心、耐心、关心是戴红果诊视患者的一贯做法,也是市中心医院急诊室保持高抢救成功率的保障。曾经,戴红果接诊过一名外地学生小张(化名),自述恶心、难受、腹痛,被同学送入医院,可谁知入院不久,小张就四肢抽搐、心跳呼吸骤停、意识丧失、沉沉“睡”去,心电监护提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戴红果及其他医护人员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注射抢救药物等一系列操作。她凭借丰富的经验,意识到这很可能是极度凶险的急性心肌梗死。待小张病情稍稳定,完善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患者再度出现恶性室颤,各项指标均不稳定,溶栓尚有一线希望。”戴红果一边与医护人员快速讨论抢救方案,一边交代小张的同学马上联系家长和老师。征得家长和老师的同意后,戴红果立即为小张进行溶栓治疗,为接下来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急诊科、导管室、ICU、CCU等多学科反应迅速、协同作战,全力打赢了这场“危机四伏”的生命之战,小张终于恢复了健康。其实,在市中心医院急诊室,这样的“生死时速”数不胜数,但是,戴红果却对这个患者印象深刻。“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孩子特别年轻,拯救他的生命,就相当于拯救了一个家庭。”戴红果回忆说,“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妈妈对我们再三表示了感谢,逢年过节都会发短信、发微信问候,这让我觉得内心很温暖。这些温暖的瞬间,鼓励着我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前行。”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急诊科患者往往病情紧急、情况复杂,需要我们立即识别和判断患者的病症,进行治疗,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甄别病情。”戴红果娓娓道来,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做支撑。
在急诊科24年,戴红果深深认识到,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一专多能的业务技术是根本。为此,她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从理论积累到临床实践、从各科专著到国内外权威期刊,只要一有空闲,她就在办公室学习、总结。多年来,她虚心向前辈请教,积极分享科研及学习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临床实践中摸索与锻炼,多次组织急诊科进行急救演练。她对急诊各种危、急、重症的抢救,特别是各种中毒、心衰、心肌梗死、呼吸衰竭及休克等病症的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常说:“医学研究无止境,要对患者负责,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在面对疑难病症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救治患者。”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起病急、病情重,是一种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生存者大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急性脑梗死发病在6小时内溶栓的患者,只要到达急诊科,快速进入绿色通道流程,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溶栓禁忌证,都能规范为患者溶栓。“目前,市中心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患者到医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全省高级卒中中心静脉溶栓技术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戴红果介绍,“对于患者发病超溶栓治疗时间窗的,如果是大血管闭塞,经过核磁评估,梗死面积及‘缺血半暗带’达标,也可以通过最新科研项目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溶栓’进行治疗,它能为很多患者提供宝贵的急诊治疗机会,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促进肢体恢复,帮助他们健康生活。”在与时俱进学习新手段、新技术的时候,戴红果意识到,只注重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远远不够,全科室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需要一起提高,才能更好地守护患者的健康。她将自己所学知识与同行及科室其他同事交流、探讨,在科室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近年来,“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医院发展新业务、新项目及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途径。
坚守初心 踽步踏歌
急诊科医生累、苦、风险大,但这么多年,戴红果没有退缩过。“在这个岗位上,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急诊科医生面对的常是未知的世界,新症状、新体征、无明确的病史,存在很多的可能性,一念之差就可能误诊。”戴红果说,“但是急诊医生可以依靠丰富经验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对患者后续治疗的意义非常重大,这个岗位需要我们的坚守。”
从医二十余载,戴红果放弃了无数节假日,坚守在工作岗位。她时刻以患者安危为重,只要患者需要,无论什么时间、有什么困难,她都不讲任何理由、任何条件,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参加抢救治疗。在医院,特别是在急诊科,难免有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对医务人员言语不恭。面对患者家属的情绪失控,戴红果总是非常冷静,能温柔平和地向家属解释病情,直到家属情绪稳定。她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注重加强医患之间沟通,在她看来,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搀扶的动作都能成为一剂剂良药,可以赢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与信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戴红果总是说:“当患者把自己的生命交到我手中的时候,这种信任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是患者对戴红果最真诚的感谢。
如今的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已发展成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可以对急、危、重患者实现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同时能应对各种突发、群体公共卫生事件,已经具备成熟的急诊救治能力。
戴红果说:“我们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遵循‘有危必救、有急必应、争分夺秒、救命第一’的服务理念,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安月琦
戴红果 急诊科专家
临汾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锦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协会急救与复苏分会委员,山西省百千万卫生人才临床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胸痛学组副组长,山西省急诊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药物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临汾市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临汾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荣获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突出贡献奖、临汾市优秀共产党员、临汾市提质强医工程“千名技术骨干”、临汾市百名好医生等荣誉。
专业特长:各种急危重症抢救及各种心脑血管病的急救,尤其在急性脑梗塞溶栓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