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气温持续走低,呼吸道感染疾病进入高发期。1月8日,记者在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和睡眠医学科看到,因咳嗽、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门诊接诊量和病房收治量均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再加上人们在室内活动较多、开窗通风时间较少,加重了疾病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呼吸与危重症和睡眠医学科主任马小军分析,“自去年11月以来,呼吸道感染疾病就诊患者持续增多,其中多数为当下较为流行的流感,也有普通感冒、支原体感染等。”
对于患者们普遍关注的流感有哪些症状,与普通感冒如何区分,病程大概多少天等问题,马小军逐一作了详细解答。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目前99%的流感为甲型H1N1流感亚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部分会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可能伴有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病程一般为5至10天。而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相对较轻,很少有并发症,病程一般在3至5天。
从目前就诊和住院情况来看,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及免疫力较低人群更容易“中招”。马小军重点提醒道,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局部功能及全身免疫力下降,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因此并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原有肺部疾病患者,可能因此诱发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对于有肺外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导致原发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此类人群需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
“即使当前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也不必过于焦虑和担忧,正确认识、科学预防、对症治疗是关键。”马小军说,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后,及时治疗和充分休息必不可少。普通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流感可使用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阿比多尔等抗病毒药物,越早服用效果越佳,能够缩短病程,降低发生重症和传染给周围人的风险。若出现高烧不退,比如体温超过39摄氏度,全身症状较重,乏力、气短等症状明显,治疗效果差没有好转的,则需要及时就医。
为应对呼吸道感染疾病就诊高峰,呼吸与危重症和睡眠医学科科学预判、周密部署、多措并举,无间断、一站式护航群众健康。马小军提醒:“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好保暖,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务必科学佩戴口罩,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臂遮挡。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勤洗手、多通风、少熬夜、多运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易感人群可尽早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减少感染风险、减轻疾病严重程度。”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