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尧都区尧庙镇卫生院,有一间特别的中医诊室,门上张贴的纸上醒目地写着“翟俊亭”的名字及其电话号码。在翟俊亭世界里,没有休息日这个概念,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在诊室忙碌的身影,不管是难得的周末时光,还是好不容易盼来的节假日,只要病人一个电话, 他就会立即骑着自行车从1公里外的家中赶去诊室看病,因为在他的心中病人大过天。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拼?他总是认真回答:“生病是人最脆弱、最无助的时刻,病人不会只在医生上班的时候生病,不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病人需要,我随叫随到、随时到岗。”
今年54岁的翟俊亭是土生土长的尧庙镇杜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远见的父母砸锅卖铁供他上了临汾地区卫生学校,希望他学到一技之长,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父母沉甸甸的期盼成为翟俊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校期间,他对医学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不断驱使着他勤勤恳恳学习,并凭借突出的表现被选为班长。毕业后经学校老师极力推荐,他有幸来到擅长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名中医傅云江诊所工作学习,从此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7年,翟俊亭的人生翻开了崭新一页,经过三年夜以继日的学习磨炼后,他怀着学医为民的初心,回到杜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从此扛起了全村人的“健康重担”。他深知父老乡亲生活的不易,行医看病时总是将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发挥出来,尽量让病人用最少的钱看好病,为村民们解除了一个又一个的病痛。
渐渐地翟俊亭的医术受到了十里八乡父老乡亲的认可,也引起了尧庙镇卫生院的关注。2018年10月,乘着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东风,尧庙镇卫生院决定立足自身特色,整合资源优势,全力以赴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翟俊亭正是在这时被调入到卫生院中医科工作。院领导的信任和支持,给予了他无穷的工作动力,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一番名堂来,回报单位的关怀和厚爱。
在中医科工作后,每天来看病的患者更多了。在翟俊亭的眼里,患者不分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不管是患者前来挂号问诊、治病求药,还是简单的咨询病情、测量血压,他都保持着满腔热忱,对每个人精心诊治、用心服务,整天忙着把脉、问诊、开方、熬药、针灸、推拿、按摩,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虽苦虽累他却乐在其中:“医生的苦和累,不就是为了病人的康复吗?看到患者痊愈,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60多岁的张大爷(化名)患有脉管炎,左侧脚部溃烂部位持续蔓延,危及生命,最终不得已之下进行了截肢。本以为截肢后问题彻底解决了,可没想到他的右下肢也患上了脉管炎,脚趾出现溃烂情况,再次面临截肢风险。一家人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抬着张大爷来找翟俊亭看病。大家见此情况,都纷纷劝他推掉,不要接这烫手的山芋,他却说,医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伤,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治愈希望,也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得知张大爷是以前天冷浇地时没注意脚部保暖,导致寒气入体落下的病根后,他辨证施治,开出了益气活血、温经通络的药方,最终张大爷连续服药三个月后药到病除,一家人欢天喜地送来一面大红锦旗表示感谢。
翟俊亭是工作上的“急先锋”,为了让患者早点吃上药、早日恢复健康,药房的同事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主动帮忙熬中药。熬中药比较费时间,尤其是许多药需要熬两遍方能激发出全部药效,他就牺牲午休时间,守在药房里直至煎好所有药,为此经常错过回家吃饭的时间,只能自掏腰包买饭吃。新冠疫情期间,他在执勤时摔伤了右腿,医生让他在家静养一个月,结果他休息了几天就拄着拐上班了,就是为了不让找他看病的患者失望。
打铁还需自身硬,医者更要技术高。从医这些年,翟俊亭在当地早已小有名气,但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从未止步:“中医学博大精深,要想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必须日复一日长期坚持学习。我这个人没什么兴趣爱好,除了运动锻炼外,学医看病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他的诊室,柜子里摆放着各类中医典籍和一本本厚厚的笔记本,每天他都会抽出时间读医书、研经方、记笔记,多年下来写满的笔记本有厚厚的几十本。为了能让自己的中医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他自费购买了中医培训网课,汲取中医名家的经验,并积极参加各项中医培训学习,考取了中医确有专长证、中药执业药师证、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
人生长路,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行医近30载,尧庙镇及周边的老百姓提起翟俊亭都会竖起大拇指,大家被他那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折服,他却从未自满:“我热爱中医,这份热爱源自对生命的珍视。人生苦短,我希望能尽可能多的治病救人,如此才不枉此生!”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