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医医院:辨清体质 健康享“瘦”

2025-04-15 15:13: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体重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希望通过科学的指导来控制和管理体重。那么,从中医角度来看,如何减重更精准、更有效?4月1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中医医院减重门诊医生郭凯,为有需求的群体“把脉”支招,教大家辨清体质、对症施治,重塑轻盈体态、乐享健康人生。

  “中医理论将人体视为精密的生态系统,脂肪代谢涉及脾、肾、肝三大核心脏腑。肥胖不仅仅是体重超标,更是这些核心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郭凯介绍,“在临床上,我们主要将肥胖分为气虚痰郁证、阳虚水泛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胃热湿阻证五种辩证类型。”

  减重之前,辨清体质很关键。气虚痰郁证的主要体态特征为容易疲劳、气短懒言、大便黏腻等;阳虚水泛证表现为面色发乌、小便清长、四肢水肿、畏寒怕冷等;气滞血瘀证表现为面色晦暗、皮肤干燥或有瘀斑、舌质紫暗等,女性可能还会有痛经、经血有块等表现;肝郁脾虚证表现为面色萎黄、形体肥胖、疲倦乏力等;胃热湿阻证表现为肥胖且食欲旺盛、容易饥饿、口干口臭、便秘、小便黄等。

  “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减重方式,不要盲目追求‘速成’。中医减重不仅仅注重体重的下降,更强调对肥胖人士全身的调理以及体质的改善。”郭凯说,“我们一般采用中医内治和外治相结合疗法,外治包括刮痧、按摩、针灸、穴位埋线疗法等,内治主要通过中药、膏方来调理体质,通过‘内外兼治’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针对一些肥胖伴有脂肪肝、糖尿病的患者,则需要协同相关科室进行药物干预。”

  在郭凯看来,减重也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过程。《黄帝内经》中有提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论体重是否超标,都宜做到饮食规律,每餐保持“七八分饱”,避免过饥或过饱,进食过程中要细嚼慢咽,给脾胃足够的时间消化食物,避免痰湿内生。

  针对不少人普遍存在的熬夜频繁、肝郁脾虚、湿气过重等情况,郭凯建议调整作息宜“顺应天时”,每天保证7至8个小时睡眠,尽量在23时之前入睡,有助于胆汁正常分泌,促进脂肪乳化分解。入睡前可用温水泡脚15至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此外,工作时要避免久坐,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至10分钟,避免气血运行不畅。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体内湿邪、痰浊等。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同时结合中医传统养生运动,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能够调节气血、增强体质,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减重不仅仅是为了美,更是为了健康。肥胖既影响个人形象,也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隐形推手,由此引发的健康风险不可小觑。”郭凯提醒,“中医减重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了解并顺应自己的体质特点,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关键。在减重过程中,长期坚持饮食、作息、运动、心理等多个环节的统一协调,才能实现健康的体重和更高的生活质量。让我们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更加美丽、自信地前行。”

  记者 李 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