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现在,腿不痛不麻,走路也利索了。早知道效果这么好,我真该早点来做手术。”6月12日,在市中心医院骨科,前来复查的患者邢大爷紧紧握住二病区主任吴建临的双手,脸上满是喜悦和激动。从病痛缠身到行动自如,老人对吴建临的医术和服务态度连连称赞,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邢大爷今年70岁,已被腰腿疼痛困扰了整整9年。他起初只是偶尔感到不适,但随着病情持续加重,一种酸痛与麻木感从臀部延伸至双下肢足底,且久久无法缓解。今年以来更是频频发作,痛感与日俱增,日常行走变得异常艰难,在多家医院保守治疗后,仍是无济于事。
从勉强能走二三百米到挺不起腰、走不了路,被病痛压倒的邢大爷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在家人的再三劝说下,才决定来市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住院治疗。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邢大爷被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第4节和第5节之间的椎管空间狭窄严重,神经受压明显。
为了“标本兼治”,重塑邢大爷的生活质量,吴建临组织科室讨论,反复研究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从病情来看,已经到了非手术不可的地步。考虑到老人年龄较大,合并慢阻肺疾病,无法耐受传统开放手术,我们建议采用脊柱内镜技术,通过微创的方式解除病根,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安全性更高。”经过吴建临的耐心解释和详细分析,邢大爷和家属完全打消顾虑,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几天之后,手术如期进行,吴建临带领骨科二病区团队精锐出战。他们凭借精湛娴熟的技艺,只通过腰部一个约1厘米的微小切口建立操作通道,精准定位病变部位,在脊柱内镜下逐步分离并去除压迫腰椎管神经的增生骨质、肥厚黄韧带等,每一个步骤都精准无误,在最大限度减少对周围组织损伤的同时,将出血量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全程仅用时1个小时。
术后,回到病房的邢大爷惊喜地发现,困扰自己许久的腰腿疼痛明显减轻。第二天,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邢大爷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迈出了术后第一步,曾经每走一步就痛苦万分的感觉消失了,腰腿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舒适。他激动不已,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压在家属心底的“大石头”也彻底落地了。
“过去疼得不敢下地,现在啥都好了,买菜遛弯样样都行,恢复得比生病前还好。”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邢大爷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此次来复查,他挺着腰杆、步伐矫健地走进诊室,向吴建临和医护团队竖起了大拇指,感谢他们以高超医术化解多年顽疾,用仁爱之心重塑健康之路。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常见且多发的退行性脊柱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仅在近段时间,骨科二病区就接连收治了多例此类患者。患者普遍存在间歇性跛行、下肢疼痛麻木、坐骨神经痛等典型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站立和行走功能受限,极大影响生活质量。这些病例的集中出现,不仅凸显了疾病高发态势,而且对临床治疗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治疗上,传统切开固定手术虽能解除压迫,但存在切口长、创伤大、并发症风险高(如神经损伤、感染等)、住院时间长、康复周期长等诸多弊端。”吴建临介绍,“相较之下,脊柱内镜技术有着很大优势,切口微小,对肌肉组织和骨骼组织破坏较小,可最大程度保留脊柱的稳定性;安全性高,局部麻醉下操作,患者术中清醒可反馈;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第二天下地活动,3至5天可出院。尤其对合并诸多内科基础疾病且无法耐受全麻开放手术的高龄患者而言,具有更突出的优势。”
吴建临说,近年来,在骨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王文革的带领和指导下,骨科二病区紧扣群众健康需求,深耕脊柱疾病诊疗领域,持续优化内镜技术,在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给此类患者开辟了更微创、更高效、更安全的治疗路径。
自脊柱内镜技术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以来,市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团队已成功完成500余例,经过术后密切随访,均取得优良的临床效果。他们将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探索前沿技术,帮助更多脊柱疾病患者摆脱病痛束缚,让他们昂首阔步迈向健康新生活。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