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于小荣:以专业守护生命 用温情点亮希望

2025-06-24 09:48: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她喜欢钻研疑难杂症,首次在我市诊断出线粒体脑疾病、肯尼迪病、肾上腺脑白质发育不良、平山病、异地口音综合征等罕见病;

  她首次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联手进行神经肌肉活检,诊治我市的疑难杂症及周围神经肌肉疾病;

  她和团队并肩而行,牵头组建了晋南地区最早成立的癫痫中心,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挂牌“国家级癫痫中心”,成为晋南地区第一家国家级癫痫中心;

  ……

  她就是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于小荣,一个从医35年始终潜心研究神经内科疑难杂症,专注于危重患者以及脑血管疾病诊治的神经内科医生。

  综合性医院科室林立,要论哪个科的疑难杂症病人最多,神经内科绝对名列前茅。神经系统是人体最精细、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系统,神经系统疾病达到数千种,神经内科也是疑难杂症最集中的临床科室之一。

  于小荣常说:“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不同,每个患者的血管与神经纤维束结构也有差别,我们神经内科领域流传着一句话‘教科书虽是根据患者写的,但患者不会按教科书生病’。”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极具复杂性,诊断过程仿佛探案般,神经内科医生需要抽丝剥茧、揭开迷雾,从患者身体庞杂、零散、细微的信号中寻找线索,精准诊断病情,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患者每个症状背后都隐藏着生命密码,神经内科的医生就像是一个‘侦探’,必须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凭借逻辑思维和丰富经验破解一个个疑难病症。”于小荣如是说。

  50岁的崔大伯突然患上了怪病:没有任何原因,他的小腿变得无力,在蹲下后无法自行站起,上楼梯、爬坡都觉得提腿困难。不仅如此,平常的走路也受到影响,连续走路100多米以后就会出现行走姿势及步态异常,休息一会儿症状又能缓解。后来,病情加重,大腿也出现无力的情况,四肢近端肌肉明显萎缩。从此,正常的走路、上楼对他来说成为了一种奢望,发病七年间,家人带着他跑去北京、上海、西安多家医院就诊,却始终未能查出这种怪病到底是什么,这让崔大伯深深陷入了悲观、无助、绝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会不会是一种本地病呢?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又带着崔大伯来到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程找于小荣进行诊治。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于小荣查体后,发现崔大伯走路姿势怪异,而且胸部呈现女性化,她心中顿时冒出一个想法:这该不会是极其罕见的肯尼迪病吧?为了验证心中猜想,她带领团队根据患者发病情况、肌酶改变及肌电图检查、影像检查、雄激素不敏感等特征,查阅相关资料,组织全科医师讨论,积极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合作进行肌肉活检,同时开展雄激素受体基因检测。最终,真相浮出水面——崔大伯患上了“肯尼迪病”,这也是我市首例自行确诊的“肯尼迪病”病例。

  “虽然‘肯尼迪病’还无法根治,但是可以对患者家族成员进行早期干预,指导他们优生优育,有效阻断‘肯尼迪病’的遗传,避免家族后人再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于小荣坦言。

  “没想到跑了北京、上海那么多家大医院都没能找出病因,最后在家门口的医院给找出来了,于大夫太厉害了,这下给儿孙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家属连连道谢。

  在华北地区“菁莘计划”神经内科病例比赛中,于小荣以这例“肯尼迪病”为例,撰写了《一例步态异常引发的思考》病例,并凭借准确的病例诊断、缜密的临床逻辑思维、沉着冷静的表达从众多名医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病例比赛第一名。与会专家纷纷感叹:“没想到临汾市人民医院也能在这种极其罕见的疑难杂症诊断上有所作为。”

  这次的成功并没有让于小荣停下奋斗的脚步,她再接再厉,继续攻克各类疑难杂症,先后诊断出我市首例线粒体脑疾病、肾上腺脑白质发育不良、平山病、异地口音综合征等罕见病,填补了我市在这些疾病诊断领域的空白。

  我国有近1000万癫痫患者,其中有超过60%的患者每年仍有发作,而且每年还会出现40万新发病例。在临汾打造一座国家级癫痫中心,让癫痫患者能够在“家门口”接受规范化、专业化的有效治疗,是于小荣一直以来的梦想和追求。

  从2015年神经内科设立癫痫运动障碍专科门诊,到2022年成立了癫痫中心,再到2023年12月临汾市人民医院癫痫中心通过评审,成为晋南地区首家“国家级癫痫中心”,于小荣深度参与其中,为之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她自豪地介绍:“我们癫痫中心以神经内科为主,涵盖神经外科、儿科、精神心理科、康复科、神经电生理室等多个学科,通过疾病诊疗的‘一站式’服务和多学科协作模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诊疗流程,达到服务和疗效的最佳化目标。”

  今年28岁的临汾人张强(化名)正是受益者之一。张强是家中长子,多年前便患上了癫痫,一发病就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双手僵直、意识丧失,父母担心他发病时没人管会丧命,只能让他整天待在家里,老两口轮流守着。为了治好张强,老两口带着儿子到处看病,寻找偏方,最多的时候张强一次要吃七八种药。虽然钱没少花,但是由于不少药药效重叠甚至互相冲突,导致不仅没治好他的癫痫,而且在皮肤上留下了后遗症,导致他一度抑郁、焦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个家也快被拖垮了。

  两年前,得知临汾市人民医院有了国家级癫痫中心后,父母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带着他前来就诊。当于小荣看到张强后,整个人惊呆了——他全身皮肤蜕皮,像得了牛皮癣一样。脸上长满了浓密的黑色体毛,各种大大小小的疙瘩遍布全脸,让人看后不寒而栗。更可怕的是,在多年疾病的折磨下,张强极其自卑,他愤怒地说:“我都是个废人了,你们还带着我出来丢人现眼。”

  为了让张强配合治疗,在安顿他入院后,于小荣第一时间给他进行心理疏导:“不要自卑,癫痫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只要你好好配合治疗,我保证能治好你的病。”

  随后的日子里,于小荣和团队一边对他开展规范化治疗,一边进行安抚,引导其配合治疗。八天的住院治疗让他初步远离了癫痫时常发作、大脑意识不清的状态。

  “癫痫是个慢性病,回去后要按时吃药,每月过来复查。”出院时,于小荣细心叮嘱。从此,张强每个月都会来复查,于小荣根据他身体情况调整用药,引导他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他的情况也一天天好了起来,癫痫发作的次数越来越少。

  今年5月,再见到张强来复查的时候,于小荣大吃了一惊:他脸上那些坑坑洼洼的疙瘩都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光滑而干净的脸蛋,曾经那个闭口不言的抑郁青年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阳光大男孩,灿烂的笑容时常挂在脸上。张强高兴地说:“于大夫,多亏您拯救了我,现在我找到了工作,不仅能赚钱了,还谈了个女朋友,很快就要结婚了,我也能过上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了。”

  从医35年来,于小荣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优秀助理全科带教老师”、临汾市“名医百杰”、临汾市第二批“百名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并积极参与我国三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的临床三期研究,研究数据远超全省同级医院,其中一项在全国位居首位。

  医者仁心岁月长,博学厚德不言悔。于小荣表示:“把患者从绝境中拯救出来,帮助曾经支离破碎的家重回正轨,那种喜悦感和成就感是其他一切都没办法比的。如今我们医疗条件越来越好,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先进,我会珍惜这么好的机会,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去治愈更多的患者,还他们一个幸福的家。”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