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曹主任,再次感谢您用小针刀给我治疗腱鞘炎、肩袖损伤和足底筋膜炎,目前已完全康复!此次联系您,是想咨询下左手食指掌指关节和左足掌指关节疼痛该如何处理……”日前,市中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曹高斌收到一位新疆患者发来的微信,他第一时间进行回复,告知了治疗办法。最后,患者邀请他有机会再到新湖农场做客。
新疆故人的盛情邀约,让曹高斌又回想起了当初援疆的经历。
2022年4月,49岁的曹高斌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参加市发改委对口支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工作,被分配到新湖农场医院中医科,以科室副主任的身份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
不到新疆,不知其之大、其之美。初到新湖农场,在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天地,浓郁的民族风情与独特的地域文化让曹高斌大开眼界,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倾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中医专长,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推动当地中医诊疗水平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援疆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多变的气候、明显的时差以及差异较大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曹高斌没有丝毫退缩,他迅速调整时差,克服水土不服等不适症状,积极融入当地的生活,踏踏实实投入到援疆工作中。
曹高斌自1993年起就在市中医医院工作,有近30年骨伤科从医经验,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颈肩腰腿痛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腱鞘炎、肩周炎等疾病的小针刀治疗以及关节脱位、骨折的手法整复。他以小针刀治疗为突破口,在新湖农场医院率先开展了这一特色疗法。
年近70岁的马奶奶是当地棉农,由于一辈子在地里劳作,再加上经常忙于家务,导致双手过度劳损,患上了拇长屈肌腱鞘炎。而马奶奶又非常固执特别抗拒手术治疗,她的病一拖再拖,被折磨了整整6年。当她的子女们听说新湖农场医院中医科来了位山西援疆中医专家,能不开刀治疗腱鞘炎时,随即开车送马奶奶前来门诊就医。
曹高斌经过询问病情、仔细查体后,发现马奶奶的拇指腱鞘炎已经非常严重,拇指只能固定在弯曲或伸直状态,无法自由活动。用外力对拇指进行屈伸活动时,会发出类似扣动扳机的“咔嗒”声,同时伴有明显疼痛不适。“您别担心,腱鞘炎虽然已经发展到‘扳机指’的程度,但依然不用开刀,我们用小针刀就可以根治。”曹高斌的一席话让马奶奶及家人如释重负,彻底放心了。
曹高斌将马奶奶领到处置室,将其手掌心向上放置,通过触诊找到腱鞘炎的压痛点和硬结,用记号笔标记进针点。接着用碘伏消毒,在标记点进行皮下局部浸润麻醉,消除操作时的疼痛。之后用小针刀从标记点进针,深入至腱鞘表面,切开硬结,松解增厚腱鞘和粘连组织。整个治疗过程仅仅用了十分钟,治疗费用也不到200元。
“两个拇指居然都活动自如了,六年的腱鞘炎10分钟就被彻底解决,曹主任的小针刀技术太神奇了!”马奶奶一边欣喜地诉说着治疗后的变化,一边激动地反复屈伸大拇指,再也没有出现卡顿和“咔嗒”声。
援疆工作不只是看病治病,更多的是将当地医院的医疗技术发展起来,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医疗团队。从马奶奶一家人口中得知,新湖农场当地许多群众都以种棉花为生,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但之前棉农由于长年在地里劳作,不少人都患上腱鞘炎、肩周炎、足底筋膜炎等慢性运动系统损伤性疾病。得知这一情况后,曹高斌决定以此为突破口,一方面在下乡义诊中不断与患者沟通,利用小针刀技术为他们及时施治。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卫健委举办的中医适宜技术宣传及培训讲座,通过授课的方式推广包括小针刀疗法等技术,辖区360余位中医学员接受了系统培训。
在见识到小针刀疗法安全、高效、价廉、微创的特点后,当地中医科的年轻医师纷纷踊跃学习。曹高斌认真做好“传帮带”工作,精心准备课件为他们讲解小针刀疗法的理论知识,以典型病例入手,从诊断到治疗详细讲解。同时,手把手教授小针刀技术,细致讲解操作要点,帮助当地医生逐渐掌握这项治疗技术,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曹高斌积极投身到新湖农场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多次深入边远地区为连队干部群众、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开展骨伤科多发病、常见病指导及诊治,通过早发现、早诊治,指导规范用药,践行增进群众健康福祉的承诺。
曹高斌援疆期间,正值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在新湖农场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时,他坚守中医科,在诊治门诊病人之余,和同事一起肩负起抗疫中药的煎制、封装、转运、倒渣及设备检修等工作,疫情期间每天煎制中药汤剂500余包,及时送给当地群众服用,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一年的援疆工作中,曹高斌利用小针刀技术为当地群众治疗腱鞘炎、肩周炎、足底筋膜炎、肱骨内外上髁炎等疾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科门诊就诊量显著增加,援疆期间全年门诊量达5000余人次,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如今,援疆工作虽已结束,曹高斌为新疆人民的服务还在延续,新湖农场当地的医生经常会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的方式向他请教,当地的患者也对他非常信任,时常也会咨询一些疾病治疗方面的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认真解答回复。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曹高斌表示:“虽然一年的援疆工作已经结束,但我的心已经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会继续关注和支持新湖农场医院的发展,为这里的中医事业贡献力量。”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