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无偿献血者武林华:用平凡的坚持书写人间大爱

2025-07-08 09:43: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7月3日8时,无偿献血者武林华“如约”走进市中心血站机采科,轻车熟路地完成填表征询、体格检查、血液检测等一系列流程,随后像往常一样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这是他第37次挽袖献爱心,其中捐献全血2次,共800毫升;机采血小板35次,共70个治疗量。

  武林华今年39岁,从事餐饮工作多年,家住尧都区段店乡东段村。他与无偿献血的“缘分”,始于2010年的一次街头偶遇。“我和几个朋友在市区鼓楼广场闲逛,看到附近停着一辆献血车,脑子里突然冒出了献血的念头,就提议‘咱们一起试试’。”武林华回忆道,“我们的指标都合适,各献了400毫升全血。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个行为就能帮助他人,拿到无偿献血证的那一刻,大家都觉得挺自豪的。”

  这次经历如同一颗爱心的种子,在武林华心底深深扎根,促使他多年后走上定期献血的道路。2021年,通过血站工作人员的宣传招募,武林华重新拾起这份“热血事业”,每隔一段时间就前往机采科捐献血小板。他起初只是抱着“趁着年轻身体好,多给社会做贡献”的朴素想法,直到2022年10月的一次意外事件,让他更为深切地感受到“献血救人”的重要性,愈发坚定了自己的初心和信念。

  那天中午,武林华去接四年级的女儿放学,行至尧都区东王公交站附近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小轿车与电动摩托车发生碰撞,电摩上的小女孩被撞飞后,流着血躺在地上,她的妈妈和哥哥同样被撞倒在地,母子三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受伤。危急关头,武林华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一边安抚两个孩子,一边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

  得知孩子爸爸在外打工,家里老人一时赶不过来,武林华二话没说就跟着救护车往医院跑。挂号、缴费、检查、办理住院……他跑前跑后,把一切处理妥当后,才猛然想起自己的女儿。此时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学校门口的“接娃大军”早已散去,只剩下女儿孤单的身影。但是,女儿没有丝毫埋怨,她知道爸爸又去做好事了。

  过了一段时间,母子三人彻底痊愈,想以送锦旗、请吃饭等多种方式来表达感谢,但都被武林华婉言谢绝了。“我才知道,那位妈妈骨折严重,手术中输了不少血才顺利做完。一想到我们捐献的血液,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这么重要的作用,我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成就感。”从那以后,武林华不光自己雷打不动地坚持献血,还总想着拉上身边人一起加入。他常跟朋友念叨:“咱健康人献点血不算啥,可说不定哪天,这血就成了别人的救命稻草。”

  善良与热心,是刻在武林华骨子里的。这些年,他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疫情防控期间,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消毒喷雾器,从村头走到村尾进行消杀;每年高考,早早把自己的车清洗干净,从早到晚免费接送考生;街坊邻居谁家有难处,总会伸手相助。其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当他得知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有可能挽救一个深陷绝境的生命时,便义无反顾地填写申请表、留取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对武林华来说,做这些事情,不过是出于本能。“我没有太大想法,也没有多大本事,就觉得能做点好事、帮助他人,心里踏实。”他朴实地说,“我会坚持献血,继续发动更多人参与公益活动。这条路上,多一个人同行,就会多一分力量。”

  一腔热血,一份坚守。武林华用平凡的行动,书写着不平凡的大爱,让温暖与希望在血脉中持续传递。

  记者 李 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