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婴儿声门卡蛋壳危在旦夕临汾市人民医院多学科“拆弹”成功排险

2025-07-08 09:47: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一片不起眼的蛋壳碎片,竟卡在了8月龄宝宝的“咽喉要道”,险些酿成严重后果。危急关头,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气管镜中心等多学科团队迅速集结、精准施策,以精湛技艺化解重重危机,让宝宝平安脱险,重获畅快呼吸。

  “大夫,孩子的喉咙老是‘呼呼’响,声音也有些沙哑,到底是什么原因啊?”6月下旬,一对年轻父母抱着一个8个月大的宝宝来到市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就诊,他们此前已辗转我市多家医院,尝试了多种治疗办法却丝毫不见好转,不免心急如焚、焦虑难安。儿童医学中心呼吸亚专业主任李荟详细询问病史并仔细查体后,凭借丰富经验高度怀疑宝宝为气道异物——这一判断为后续急救赢得了关键先机。

  原来,宝宝在9天前曾误吞鸡蛋皮,宝爸宝妈试图用手掏取,不料宝宝竟将蛋壳碎片吸了进去,小脸瞬间憋得青紫,经拍打后明显缓解,但随后几天又接连出现一些呼吸异常的症状。事不宜迟,李荟迅速为宝宝安排CT检查,结果证实了她此前的推断,异物为蛋壳碎片,且恰好嵌在声门区域。这里是气道最狭窄、神经血管丰富的“咽喉要道”,异物堵塞随时可能引发窒息,进而危及生命。

  面对这一凶险且复杂的情况,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危重儿童气道异物MDT(多学科协作)应急响应机制。儿童呼吸亚专业团队第一时间稳定宝宝生命体征,紧急完善听诊、化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一系列术前评估,做好随时抢救准备;气管镜中心团队迅速备齐“制胜法宝”——纤维支气管镜系统及全套适配的微型异物钳、网篮;耳鼻咽喉科团队则凭借对头颈部精细解剖的深刻理解,精准评估异物嵌顿风险及可能损伤,制定了最安全、创伤最小的取出方案。

  声门区域神经血管密布,卡在此处的蛋壳碎片,就像在刀尖上放了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因刺激或移动引发危险。呼吸内镜中心里,三个科室的医护人员集体化身“拆弹专家”,在不足黄豆大的操作空间里迎难而战。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张婷在直接喉镜直视下,小心翼翼地操控着微型异物钳,一点点穿过狭窄的声门,避开密布的血管和敏感的声带。一旁的李荟紧紧盯着监护仪上跳动的血氧和心率数字,指尖悬在抢救按钮上方,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突发的窒息、喉痉挛等危急情况。气管镜中心的闫欣反应迅速,根据操作进程和节奏,精准高效递换着最合适的微型器械,每一次传递和切换都配合得天衣无缝。

  “出来了!”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下,随着张婷的手腕微转,异物钳稳稳“咬住”了蛋壳碎片,并成功攻克最后一道难关,将这片“致命蛋壳”完整取出。就在异物离开气道的瞬间,宝宝的喉咙里发出了一声清亮的啼哭,胸口的起伏立刻变得平稳顺畅,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医护团队不由长舒一口气,宝爸宝妈更是激动得红了眼眶。

  术后,李荟又带领团队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仔细探查,确认宝宝气道内没有其他异物残留,才算彻底放下心来。“真是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这么尽心费力,孩子还不知道要多受多少罪呢……”出院那天,宝宝一家人特意送来一面锦旗,“医德高、医术精,待病人如亲人”12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正是对这场气道异物急救之战最有力的见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手术选用局麻复合镇静的方式,时间短、风险小、安全性高,充分体现了市人民医院在儿童气道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优势。儿童医学中心呼吸亚专业自2020年开展支气管镜技术以来,已成功完成上千例,在病原学检测、气道异物取出、反复咳嗽喘息、先天气道畸形、重症难治肺炎灌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精准解决多种气道及肺部问题。

  此次胜利,同时得益于市人民医院MDT团队协作精神与高效流程的完美融合。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花生、瓜子、果仁等坚果类食物是常见的“隐形杀手”,稍大些的孩子也可能误吞笔帽、扣子、玩具零件等小物件,一旦发生异物误吞或呛入气道等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就医。而这支经验丰富的“拆弹部队”,也将继续用精湛的技术和默契的协作,为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 李 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