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当人体肝脏因疾病 “罢工”,人工肝技术如同一座生命之桥,通过体外替代肝脏功能,清除血液毒素、补充必需物质,为肝细胞再生争取黄金时间。
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全国人工肝“一市一中心”示范单位,于2001年在全市率先开展人工肝技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特色疗法,目前已救治近3000位患者。
人工肝成功退黄拯救“小黄人”
人工肝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治疗方式?需要做手术吗?其实人工肝治疗并非手术治疗,它是指具有解毒、代谢等作用的体外装置以及替代肝脏功能的技术方法,主要用于肝衰竭、慢性肝病等严重肝脏疾病的治疗。人工肝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类似于肾病治疗的透析、血滤等,是通过体外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的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疾病的方法。
市第三人民医院先后引进了人工肝治疗仪、腹水回输治疗仪、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肝病穴位治疗仪、超声电导靶位透药仪等一系列肝病检测和治疗设备,并与北京佑安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北京地坛医院等签署了“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协议,国内顶级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教学查房、手术示教、培训,肝病科的医护人员也不断到这些医院进修学习,人工肝治疗水平持续提升。
38岁的牛鹏(化名)是尧都区当地的农民,5年前在一次体检中发现自己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由于身体没有任何症状,便心存侥幸没有寻求治疗。2024年身体出现不适后,他在医生指导下吃了一段时间的抗病毒药,控制住了病情发展。偶然一次,他连续几天忘了服药,发现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就再次抱着侥幸心理自行停药,这一停就是大半年。
世事无常,人生难料。今年6月,当牛鹏发现自己皮肤变得越来越黄、全身乏力、精神头差、食欲不振、睡眠欠佳、小便颜色深如浓茶这些症状后,这才慌了神,赶紧于6月23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寻求治疗。经过检查,被诊断为:慢性重度乙型病毒性肝炎、右肺下叶感染、脂肪肝等。
“患者全身皮肤粘膜中度黄染,巩膜中度黄染,变成名副其实的‘小黄人’。而且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多项指标异常,尤其是谷草转氨酶达到危急值,肝功能受到损伤。”肝病一科主任李芳表示,当时患者距肝衰竭仅一步之遥,遂紧急将他收治住院治疗。
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人工肝技术有血液(血浆)灌流、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和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等多种模式,针对不同的患者可通过不同的组合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为了快速阻断疾病进展,促进肝功能恢复,李芳团队决定利用人工肝的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PE(血浆置换)模式,联合内科药物进行治疗。
在6月27日、7月1日进行了2次人工肝治疗后,牛鹏肝功能明显好转。经过后续的对症治疗,他的黄疸恢复到正常值,皮肤颜色也逐渐恢复正常,最后于7月18日康复出院。
李芳介绍,对于严重肝衰竭、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采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是一种节省资源、高性价比的方案,治疗效果上增加了胆红素以及毒素的清除率,并延长了血液净化治疗的间隔,使治疗效果加倍。
“中西合璧”拯救肝衰竭患者
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尿黄……在这些症状持续一个多月并且日益加重后,2022年1月底,襄汾县35岁的张龙(化名)才拖着病体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检查,结果显示他患上了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病毒性肝炎。
李芳当时是张龙的主治医生,她介绍,慢加急性肝衰竭是一种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某些急性因素如感染、酒精等触发,导致肝脏功能急剧恶化的疾病,如无法有效治疗,3个月内的死亡率可高达50%-60%。
张龙正值壮年,为何会患上这种重疾?原来,他是一名老师,因为工作强度高、压力大,经常会通过大量喝酒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李芳回忆:“由于患者长期酗酒,再加上本身有乙肝,在酒精的刺激下引起了慢加急性肝衰竭,胆红素指标远超正常值,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转氨酶下降、胆红素持续升高,肝细胞大量坏死,凝血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紧急安排张龙入院后,李芳带领团队迅速为他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一方面,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机能,积极进行保肝、降酶、退黄、抗感染及对症、利尿治疗。另一方面,紧急进行人工肝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龙的肝脏合成功能有所恢复,病情得到遏制,暂时保住了性命。
然而,张龙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多次人工肝治疗后才能看到明显效果。虽然该技术已经被纳入医保报销行列,但张龙家依然负担不起。“我家条件不好,这么治下去会拖垮全家的。”考虑到年幼儿女的未来和不堪重负的经济状况,30天后张龙主动放弃治疗,回到了家中。此时,他的胆红素指标未能恢复正常,黄疸指数极高,如果任由继续发展,依然会有生命危险。
面对这种情况,李芳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边向西安、北京多地的专家请教,研究如何调整治疗方案,一边持续进行电话回访,指导张龙在家服药,鼓励他积极治疗。
得知张龙没钱看病的消息后,他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以及所在学校的师生、亲朋好友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凑了一笔钱支持他看病。看到这种感人的场景,李芳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拼尽全力把他治好,不能辜负这么多好心人的期盼。
李芳坦言:“当时请教了很多专家,他们都建议去大城市进行肝移植手术,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问题。然而,患者根本负担不起高昂的治疗费用,于是我就另辟蹊径,想方设法优化现有治疗方案,为他争取一线生机。”
张龙再次回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李芳调整人工肝治疗方案,采用最新的“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血浆置换”模式进行同步治疗,虽然张龙各项肝功能指标明显好转,但黄疸消退却依然很慢。对此,李芳再次调整治疗方案,通过中药超声靶位透入,加上中药治疗、穴位贴敷等手段,一点一点降黄疸。最终,经过20次左右的人工肝治疗,张龙的各项阳性指标下降到正常水平,黄疸彻底消失,凝血功能恢复正常。随着治疗起效,他的胃口变好了,精神也好转了,最终在住院治疗大半年后顺利康复出院,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讲台上。
近年来,市第三人民医院将组合型血液净化疗法作为治疗肝衰竭及危重症患者的有效手段,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并发症等情况,为患者“量体裁衣”,制定个体化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有效、合理地救治患者。
13岁少年从“被判死刑”到“起死回生”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因其具有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故又被称为“人体加工厂”。当受到多种因素,如病毒、酒精、药物等引起严重损害时,便会造成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肝脏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进而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称之为肝衰竭。患者小刚(化名)就差点因为肝衰竭而倒下。
1999年,由于母亲患有乙肝,家住襄汾县的小刚在出生后也不幸成了一名乙肝感染者。据小刚母亲回忆,当时人们普遍对乙肝的防控意识薄弱,她也不知道通过打疫苗等方式可以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所幸,出生后小刚一直没有出现乙肝带来的并发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13岁正在读初中的小刚,突然出现了全身发黄、小便变黄的症状,预感到大事不妙的母亲赶紧带着他到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看病。很快,小刚被诊断为肝衰竭、乙肝,当时李芳正是他的主治医生。
听闻唯一的儿子得了这么严重的疾病,父亲、母亲二话不说立即带着他前往西安、北京等多家医院求医。然而,四处寻医问药后却没能带来希望,多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孩子已经治不好了,你们回去准备后事吧。
多方寻医问药无果后,一家人沮丧地回到襄汾县,父母开始给小刚准备后事,入殓的衣服都买好了。这时,一直关心小刚病情的李芳打来电话:“小刚的病情我比较了解,我觉得还有治疗机会,希望你们能再过来试试。”
李芳的真挚打动了小刚父母,他们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孩子做最后的治疗。没想到,李芳团队利用人工肝技术进行了5次血液净化治疗,同步采用中药超声靶位经穴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1个多月后小刚的病情就神奇般好转,胆红素、黄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直至最后康复。出院的时候,小刚父亲特意送来一面锦旗,感激涕零地说:“感谢你们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孩子得救了,我们这个家才有希望!”
李芳表示:“生命在疾病面前太脆弱,孩子还那么小又那么可爱,但凡有一线生机,我们都必须拼尽全力救治。多亏了你们的信任,我们才有机会从死神手中把孩子救回来!”
目前,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通过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肝病上蹚出了一条新路子。西医在抗病毒治疗、危重急症抢救治疗、肝癌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而中医在调整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消退黄疸、改善症状、扶正抗癌方面有着更独特的疗效。尤其是利用人工肝技术治疗各种类型肝衰竭及危重症患者方面,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省内处于较先进水平。
李芳提醒广大市民,肝脏是一个没有“痛觉神经”的器官,在肝炎早期或轻度肝损伤时,肝脏会发挥强大的代偿能力“默默承受”。因此,很多肝病早期并没有不适症状,极容易被忽视,往往发现时已是肝病中晚期。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爱肝、护肝、养肝,避免过度劳累、经常熬夜,选择适当的运动,保持心情愉悦,忌烟戒酒、饮食清淡,以健康的肝脏撑起健康的人生。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