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次真是‘九死一生’,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7月22日,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病房里,74岁的邵阿姨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双手,脸上的笑容比窗外的阳光还要灿烂。“重生”的喜悦背后,是一场与死神的艰难拉锯战,医护团队凭借精湛医术和高效协作,在绝境之中力挽狂澜,为这位高危肺动脉栓塞患者打通“心肺之路”,再次创造生命奇迹。
6月底的夜晚,睡梦中的邵阿姨被一阵胸口剧痛“扯”醒,紧接着感到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本以为“忍忍就没事了”,没料到这竟是一场致命危机的开端。几天后,她急着出门办事,刚走到家门口,眼前猛地一黑,身子便直挺挺地倒了下去。家人慌作一团,紧急将邵阿姨送往附近医院,可检查结果一出来,犹如晴天霹雳,让他们瞬间懵了。
邵阿姨被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这个被称作“沉默杀手”的疾病,发作起来又急又猛,严重时能瞬间阻断肺部血流,引发休克甚至猝死。面对如此危急的病情,家属没有半分迟疑,当即转往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只盼着那里的专业医疗团队,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线生机。
令人揪心的是,邵阿姨的病情急转直下,远比预想中发展得更快、更凶险。血压急速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生命体征濒临消失……危机信号接踵而至、死神步步紧逼,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脑血管监护室、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迅速响应,在及时采取一系列急救措施的同时,经全面快速会诊,果断决定启动“救命神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
消毒、穿刺、置管……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迅速,ECMO很快顺利上机运转。考虑到邵阿姨病情特殊复杂,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引发缺氧进而导致心脏骤停,为此团队在心肺复苏CPR的状态下直接实施了VVA-ECMO(双静脉引血,强心肺支持),相较于常规的VV模式(仅替代肺脏)和VA模式(心肺联合替代),这种模式堪称“威力加强版”,能更精准应对邵阿姨的危重状况。尽管实施与管理难度直线上升,但团队凭借硬功夫速战速决,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在千钧一发之际逆转“颓势”,使邵阿姨的生命体征逐步回稳,为后续治疗赢得关键时间。
启用ECMO只是权宜之策,并非长久之计。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心脏大血管外科带头人刘辉的主持下,经过团队反复评估与讨论,像这种极大量血栓把肺动脉完全堵死的情况,短时间内猝死的风险极高,“抗凝+溶栓药物+呼吸机”或是介入溶栓的方式均已失效,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是患者唯一的希望。但是,邵阿姨体重严重超标、患有极高危高血压,且病变范围广、血栓负荷重,肺高压及肺血管阻力均严重升高,麻醉和手术的风险都非常高,每一个环节都像是在走钢丝。即便如此,为了挽救生命,刘辉毅然决定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家属也坚定地表示:“有刘院长在,有咱们的‘王牌团队’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相信一定能行!”
7月1日,这场惊心动魄的手术如期展开。团队争分夺秒地实施肺动脉切开取栓术、ECMO撤除术与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同时将ECMO平稳过渡至体外循环。如术前所料,患者双肺动脉堵满了大量血栓,剥离时稍一用力就可能碎裂脱落,操作难度大幅上升。团队直面挑战,各方默契配合、无缝衔接,最终将这些致命血栓完整清除。当这颗潜伏的“定时炸弹”被成功取出时,在场医护紧绷的神经得到些许放松,核心关卡总算是闯过来了。
“做完手术后,我在心脑血管监护室醒过来,听到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心里特别害怕、特别不安,医护人员一直鼓励我、安慰我,自己一下子就有信心了。”令邵阿姨非常感动地还有,待她病情平稳,转回心脏大血管外科普通病房后,由于体重偏重、心肺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初期无法下床且因气管切开需特殊管理,常常是五六个护士一起上阵,为她细致做好吸痰、叩背、康复训练等各方面工作。
如今,邵阿姨恢复得越来越好,从顺利撤管、床上活动到逐步站立再到下地行走,各方面指标也趋于正常,每一步“进阶”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耐心与心血。“真没想到能好得这么快!”她反复念叨着医护人员的尽心照料,眼里满是感激,“早就听说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技术高超、服务优质,这次亲身体验才知道真是名不虚传。你们不仅救了我的命,还把我照顾得这么好,心里真是暖暖的!”
邵阿姨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发致命的肺动脉栓塞,再叠加多重高危因素,深深陷入致命危机。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治,又一次彰显了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雄厚实力。从精准定策、ECMO紧急启动到高风险手术取栓,再到术后全程细致管理,每个环节都如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既彰显了“快准稳”的硬核技术,也印证了团队协作的强大合力。正是这份“救命”与“护命”的无缝衔接,让邵阿姨从“九死一生”走向“重获新生”。
此次成功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承载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担当。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市中心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在守护生命的战场上,始终秉持初心,一路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在一个个危急关头实现逆转、创造奇迹。他们将继续深耕急危重症救治领域,以更精湛的医术、更高效的协作,让更多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患者走出绝境、迎来“心”生。
记者 李静 实习生 刘子靖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