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李静) 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虫孳生进入活跃期。近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由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疫情风险有所升高,广大市民需提高警惕,做好环境清洁、加强个人防护,共同筑牢“防蚊”屏障。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均由病毒引起,且“罪魁祸首”都是白纹伊蚊。被携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进入人体,经过潜伏期(通常3至14天)后发病,两者的共同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可达39至40℃)、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容易被误认为“重感冒”。虽然两者症状相似,但各有“标志性表现”,其中登革热常伴随皮疹,多发布在躯干和四肢;基孔肯雅热最初突出的症状是关节剧痛,严重时可能影响活动。
随着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蚊虫进入繁殖高峰期,切断蚊媒传播链是科学防控的重中之重。广大市民应定期清理废弃瓶罐、轮胎、盆桶等无用积水容器,对花盆托盘、饮水机水盘等有用积水勤清洗或加盖密封,疏通阳台、房前屋后沟渠,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环境。并积极参与卫生清扫,清除卫生死角、散落垃圾和杂草,营造不利于蚊虫栖息的环境。同时做好防护、减少叮咬,居家安装纱窗纱门,睡眠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经认证有效的驱蚊剂。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若近期被蚊子叮咬过,又出现突发高热、全身剧痛等症状,千万别当作普通感冒处理,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近期的活动地点(尤其是否去过蚊媒疾病高发区域),以便尽早诊断治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