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疼痛是每个人都有的经历,但痛得“生不如死”却较为罕见。山东省日照市64岁的老人刘华(化名)在脑梗后,出现了左侧肢体偏瘫及剧痛的后遗症,高达“9分痛”的中枢性疼痛折磨了她271个日日夜夜。
刘华所承受的痛苦老伴田汉(化名)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她减轻痛苦,田汉开着车载着她跑遍了天南海北多家医院,最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华龙团队顶住压力、直面挑战,成功实施了全省首例“周围神经平衡术+神经调控术”,不仅让刘华告别了“生不如死”的疼痛感,更让她瘫痪的左下肢重新恢复了行走能力。
2024年10月25日,家住日照市的刘华突发脑梗,在当地医院救治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左侧肢体偏瘫并伴随疼痛的后遗症,虽然又经历了1个月的康复治疗,但这些症状却日益加重。
田汉回忆说:“脑梗后,老伴就有了‘挎篮手、足内翻、脚趾抠地’的毛病,基本不能走路。更让人揪心的是,她的左侧身子每天24小时承受着刀割般的疼痛,哪怕用手轻轻触摸皮肤都会诱发灼烧般的疼痛,让她难以忍受。”
医学上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将疼痛级别从0-10分进行分级,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最剧烈疼痛,而刘华的中枢性疼痛程度很快达到了“9分疼”,疼得她每天只能侧躺在床上,吃不下饭、睡不成觉,情绪十分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尽管吃遍了各种止疼药,却没有任何效果。老伴担心她出事,每天24小时守着她,吃饭时一口一口喂,上厕所时小心翼翼地抱着她去,日复一日地悉心照料。
为了让刘华早日脱离病痛折磨,田汉开着车带着她先后北上北京、南下深圳,前往多家医院寻求治疗。然而,得到的结果要么是“半年以后才有床位”,要么是“这种病一年以后才能做手术”,可是疼痛难耐的刘华无法等待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有家医院可以做“永久性脊髓电刺激植入术”,但是治疗费用高达二十多万元,而且这只是一种尝试,无法保证能止住疼痛。
老两口满怀希望而去,最终只能无比失落地回到日照。“要不去临汾市人民医院吧,我在抖音上关注李华龙大夫的视频很久了,他能做短时程脊髓电极植入术,已经治好了几个和我一样的患者,我想去试试,确定有效果后再做‘永久性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刘华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田汉立马行动,开车带着她直奔临汾。
“李大夫,我们在抖音上关注您很久了,专门开车从山东日照过来找您看病的。”7月17日一大早,田汉带着老伴来到市人民医院二楼的神经外科门诊,在展板上看到李华龙电话后,就直接打去电话说明了来意。
接到电话后,李华龙感到很意外,因为一般外地过来找他看病的患者都会提前约好时间再来,这种没有预约就直接来的还是头一例。考虑到患者大老远开车而来,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赶过去为老人看病。
“救救我吧,我的左半个身子每天承受着‘火烧刀割’‘冷风钻骨’一样的疼痛,快把我折磨疯了。”一见面,坐着轮椅的刘华就向李华龙发出了哀求,强烈的疼痛让她在就诊时不住地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大半年了,她每时每刻都在忍受疼痛的折磨,寝食难安,我们一家人只能干着急。”老伴田汉着急地补充道。
“别担心,我们团队刚看好了一例和你一样病情的患者,还有一个患者比你的症状还严重,被我们治愈后已经不疼了。你们千里迢迢过来看病,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这份信任。”李华龙的话让老两口吃下了“定心丸”。将刘华安排住院后,经过详细检查和疼痛评估,发现她有中枢性疼痛(8-9分)、脑梗引起的左侧肢体偏瘫、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等。
李华龙表示,中枢性疼痛可以说是“无形的残疾”,它是由脑或脊髓损伤引发的顽固性疼痛,疼痛源于神经信号紊乱,而非组织损伤。轻微触碰、温度变化就会诱发剧痛,还会经常出现触觉过敏、冷觉异常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需尽早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痛觉敏化扩散,甚至丧失行走能力。
“患者的主要诉求是缓解疼痛,但是我们经过检查发现,她的左腿符合偏瘫修复手术的实施条件。为了给她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经过团队讨论分析,最终我们决定直面挑战,实施全省首例‘周围神经平衡术+神经调控术’,用一台手术解决她的左侧肢体疼痛和无法站立行走两大难题。”李华龙坦言。
这一治疗方案给予了刘华强烈的信心,她又重新燃起了恢复自理能力的希望。李华龙团队一方面抓紧时间调理患者的身体,确保其身体各项指标达到手术标准。另一方面,在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协助下,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并提前进行了术前模拟,全面评估了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
万事俱备之后,7月22日13时10分,李华龙带领团队走上手术台,在全麻的情况下,实施了周围神经缩窄平衡术,在左侧腘窝切开3厘米创口,进行左侧胫神经探查松解和左侧胫神经束高选择性部分切断,改善患者肌肉张力,提升肢体运动能力,扭转了足内翻情况。紧接着,又实施了神经调控术,在C型臂透视下,将短时程脊髓电极精准植入预定位置,然后靶向调节疼痛传导通路,阻断异常神经信号,抑制过度兴奋的痛觉神经元,恢复神经环路正常功能。 最终,用时4小时45分钟后,全省首例“周围神经平衡术+神经调控术”宣告成功。
“不疼了,一点也不疼了,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手术后刘华一醒来,就发现曾经折磨她大半年的疼痛消失了,之前吃饭很少的她也变得胃口大开,原本愁云惨淡的一家人,眼下总算是等来了拨云见日的这天。
7月25日,刘华曾经足内翻的左脚已经接近正常人形态,她开始第一次尝试独立下地行走训练。只见她独自稳稳地站在墙边,然后右手扶住墙边护栏,慢慢地迈出了已经大半年无法行走的左脚,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上了康复之路。田汉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上。
“现在我非常庆幸,当初来临汾市人民医院看病的选择非常正确,本来想着过来能治好疼痛已是万幸,没想到还能让一直卧床不起的老伴恢复了独立站立和行走能力。李华龙大夫太厉害了,一出手就解决了两大问题,咱们临汾的治疗技术就是好!”7月28日是刘华出院的日子,临别时田汉兴高采烈地向李华龙道谢后,又开车载着老伴回日照市了。
自从去年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华龙团队成功实施山西省首例周围神经平衡术和首例短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手术后,来自日照、太原、阳泉、长治、晋中、运城等地的省内外患者不断慕名而来,目前已累计成功实施周围神经平衡术50多例、神经调控术20多例,不仅帮助患者远离了病魔折磨,而且填补了我省多项技术空白。
近年来,临汾市人民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突出技术升级,深耕学科建设和专业细化,形成了党政班子领头、中层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管理、全院凝心聚力的奋进局面,新技术、新项目、新业务层出不穷,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