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现在看什么都特别清楚,连手机上的小字都能看清了!”8月26日,临汾爱尔眼科医院青白科诊室里,前来复查的冯先生难掩欣喜,他曾被高度近视困扰30多年,近年来又患有白内障,但因眼部情况特殊,手术困难重重。幸运的是,青白科主任李晓利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方案,采用飞秒激光白内障联合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PCCC(后囊膜居中连续环形撕囊)技术,“一次手术”就成功解决了这两大视力难题。
今年43岁的冯先生一直生活在“模糊世界”中,自青少年时期起,就因高度近视戴上了1000度的眼镜,而近几年,视力下降的速度愈发明显,眼前常像蒙着一层薄雾。他原以为近视度数加深了,可即便换上适配的新眼镜,矫正视力也仅能达到0.2,日常用电脑、看手机时,要把眼睛凑得很近才能勉强看清,生活与工作备受影响。更让他焦虑的是,无论眼镜度数配得多高,视物模糊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为了摆脱这一困扰,冯先生多方打听后,前往临汾爱尔眼科医院寻求治疗方案。经青白科主任李晓利及其团队的详细检查与评估,终于明确了问题根结,他患上了双眼后极性白内障,混浊部位处于瞳孔区,对视力的影响愈加明显,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解决。
“后极性白内障发生在晶状体后极部,后囊膜多数不健康,有些本身就已经破裂,若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即使清除了混浊晶状体,也可能影响视力恢复。”考虑到冯先生的眼部情况复杂棘手,且工作用眼需求高、对术后视力恢复期望迫切,李晓利带领团队反复讨论和风险研判,为其量身制定了个性化方案,采用飞秒激光技术联合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同时通过PCCC技术对晶状体后方的后囊膜进行精细处理。这一方案既能保障人工晶体植入效果,又可一次性解决高度近视与白内障两大难题。
7月30日,李晓利率先为冯先生实施右眼手术,术中挑战接踵而至:后极性白内障的特殊性意味着,操作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后囊膜,导致玻璃体溢出,甚至引发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此外,三焦点人工晶体对前囊膜环形撕开的精准度要求极高,必须保证连续性才能顺利植入,对主刀医生技术是极大考验。
面对重重挑战与困难,李晓利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术中应用了PCCC技术。作为白内障手术中的高阶技术,在不破坏玻璃体前界膜的前提下,通过专用器械在透明的后囊膜上撕开一个连续、光滑、圆形的开口,如同在前囊膜上“开窗”的基础上进阶操作,能精准解决复杂病例的后囊膜问题,从根源上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手术效果提供有力保障。凭借精湛技术与丰富经验,右眼手术顺利完成,时隔20多天后,左眼手术也成功完成,同时避免了术后二次激光治疗。
“哇,我居然能看到视力表的1.0了!”术后复查时,冯先生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视力有了很大提升,远、中、近全程视野清晰,看电脑不用再把脸贴到屏幕前,刷手机时小字也能轻松辨认。这些曾让他备受煎熬的日常场景,如今变得无比轻松。冯先生激动地向李晓利及其团队送上一面写有“精研眼疾施仁术,巧除翳障送光明”的锦旗和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他充满感激地说:“之前犹豫了好久,总担心手术风险,是李晓利主任的专业分析和耐心解答,让我终于下定手术决心。感谢你们带给我的安心与温暖,让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如此清晰的世界。”
高度近视与白内障治疗领域的技术进步,正让越来越多像冯先生这样的复杂病例看到转机与希望。“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成为主流,通过个性化选择多焦点、散光矫正型等功能性人工晶体,既能清除白内障,又能同步矫正近视、远视、散光,一次手术可解决多个视力问题。”李晓利介绍,“这次为冯先生手术的一大关键,就是应用了PCCC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病例的后囊膜问题,像高龄患者、儿童白内障或外伤性白内障都适用。虽然对手术医生的操作精度和临床经验要求极高,但能从根源上减少术后并发症,让手术效果更有保障。”
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李晓利和团队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用扎实的技术与暖心的服务,成功为冯先生圆了“高清视觉梦”。他也借此提醒:“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中晚期唯有手术才能有效治疗。如果出现视力模糊、色彩辨识度下降、夜间视物困难等情况,一定要尽早检查。冯先生的求医经历证明,即使是复杂病例,通过先进技术与专业团队,也能重获清晰‘视界’,找回生活品质。”
记者 李 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