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医医院灸疗科主任邓海霞支招秋冬养生要点

2025-10-28 09:12: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重阳节将至,随着气温大幅波动、空气逐渐干燥,这些变化已悄然成为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挑战”。 10月24日,记者专访了市中医医院灸疗科主任邓海霞,她结合中医“顺应秋气、固本培元”核心理念,从日常防护、疾病预防、科学调理等维度,为广大市民带来一份实用的老年养生指南。

  “重阳节常处于秋末冬初过渡阶段,也是疾病易发时期,老年人做好保健养生尤为重要。”邓海霞特意指出基础保暖和防燥是关键,且方法要科学,“保暖不用‘裹成粽子’,更推荐‘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透气面料、中层以保暖为主、外层优先防风款式,早晚冷了加、中午热了脱,尤其要重点护住头颈、腹部和手脚。这些部位受凉易引发血管收缩,增加身体不适风险。另外,每天要保证1500至2000毫升的饮水量,分多次小口饮用,既能缓解喉咙干痒,也能减少皮肤干燥问题。”

  除了基础防护,秋末冬初的疾病高发风险也需重点关注。邓海霞依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梳理出4类老年人易中招的健康问题。首先是呼吸道问题,每到这个时期,干燥空气会损伤黏膜,再加上早晚温差大、过敏原刺激,因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来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心脑血管同样怕“冷刺激”,温差大导致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使得血压波动加大,晨起时段心梗、脑卒中风险更高;肠胃更容易“闹脾气”,天气转凉后食欲上升,暴饮暴食或腹部受凉,会带来腹泻、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还有“秋燥症”和“秋乏”,前者表现为口干咽燥,后者因身体补偿夏季消耗,常常感到没有精神、身体乏力。

  针对这些问题,邓海霞建议从3个维度入手,帮助老年人科学护健康。生活调护方面,要跟着季节调整作息,“早卧早起”最适宜,早睡可养阴、早起能舒肺,避免熬夜加重身体负担;饮食调理方面,要坚持“温、淡、素”原则,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滋阴润肺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材,老年肥胖人群切勿盲目“贴秋膘”,防止加重慢性病;居家环境方面,要经常开窗通风,同时保持一定湿度,及时清理灰尘,减少呼吸道刺激。

  “在针对性防护上,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要‘精准发力’。”邓海霞建议,“呼吸道脆弱老人,可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务必戴口罩;心脑血管不佳的老人,每天要监测血压、遵医嘱规律服药,早上起床时要遵循‘躺3分钟、坐3分钟、站3分钟’原则,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引发危险,同时要注意保持情绪平稳;受秋燥影响皮肤干燥的老人,要减少洗澡次数、控制水温,洗完后及时涂抹保湿霜,多吃富含维生素A、E的食物,帮助皮肤锁住水分。”

  此外,老年人还需保持合理、轻度的运动习惯,以规避“久坐不动”的健康隐患。运动优先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项目,每天可以锻炼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给身体增加额外负担。针对日常久坐的老人,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简单绕绕胳膊、伸伸腰腿,就能舒缓身体、降低不适风险。

  对于有中医调理需求的老人,邓海霞推荐针灸和以艾灸为主的灸法,二者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助力增强免疫力、改善脏腑功能,尤其适配慢性病调理。她还分享了3个常用保健穴位:神阙穴(肚脐中央)可培元固本、调节全身气血;足三里(小腿前外侧)能健脾益胃、增强体力;关元穴(脐下三寸)可培肾固本、改善体虚。若老人有呼吸道问题,可搭配肺俞穴;关节疼痛则可艾灸疼痛点(阿是穴)缓解僵硬。需要注意的是,艾灸需在白天进行,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以体感温热舒适为宜,避免烫伤皮肤;针灸和灸法必须由专业医师操作,艾灸后要注意保暖,1小时内不可洗澡,急性病发作期或皮肤有破损时,禁止进行艾灸。

  “老人们不用追求‘复杂招式’,只要做好基础防护、饮食调护、适度运动等,就能稳稳守住秋冬健康、保持良好体魄。”邓海霞期待这份实用指南能为每个家庭提供参考,让老年人常伴健康与欢乐,安享幸福晚年。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