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新型产业崭露头角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2013-10-17 08:13: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陈华) 今年以来,汾西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全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大会精神为指导,在加快培育新型产业、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重点实施“用地制度”和“村改居”两项制度改革,开展两项课题研究,推进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 

  加快项目落地,培育新型产业。汾西县按照“县级领导包联、职能部门协办”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资源配置、土地征收、施工设计和三通一平等工作,加快推进各大工业项目落地实施。总投资1.26亿元,建设20万吨石膏加工生产线和54公里天然气输气管道;总投资8.6亿元,新建30万吨矾土基均质合成材料、20万吨高端铝质耐火材料项目;总投资9.7亿元的100万吨低品位硫铁矿强化富集与酸-铁联产项目;年度投资4.7亿元,建设120万吨巨同塬煤业和90万吨巨开元煤业新矿井基建项目;年度投资3000万元,续建煤气化公司2X6兆瓦煤气热电项目,争取年内并网发电;启动总投资145.5亿元的铝系工业项目。 

  发展特色农业,创新经营机制。汾西县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建设肉鸡养殖大县、核桃产业强县、坝系农业名县的目标,夯实农业基础,创新经营机制,落实扶持政策,开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进步的新局面。依托洪昌养殖公司,投资4762万元,新建标准化肉鸡养殖棚28个,续建72个,新增肉鸡饲养量500万只,建设“全省肉鸡养殖大县”。

  投资665万元,新建核桃经济林1.5万亩,落实管护面积3.6万亩。支持龙荞生物、晋发兔业、大华农牧、麒麟小米等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带动农户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投资3000万元,新建獭兔存栏10万只、兔肉加工3600吨的种兔繁育及加工项目;投资616万元,建成年产100万只的自动化、规模化肉鸡养殖项目。

  建设三垣一城,打造美丽汾西。按照“南连西扩、三垣合一”的城市布局,汾西县启动建设永安大桥和汾西大道,构建新型城区框架。投资1.5亿元,完成高速引线路面工程,建成永安大桥,贯通县城南北;融资4.1亿元,启动长6.3公里、宽60米的汾西大道建设工程,完成征地拆迁、绿化亮化、综合管沟配套,使城区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达到9.9平方公里。总投资5000万元,在府底新区,启动汾西客运站和望客隆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总投资8789万元,在古郡新区,续建档案馆、审判法庭项目、民政福利中心、检察办案技侦设施和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廉租住房和卫生、消防、引黄服务等设施。建成集行政办公、宜居休闲、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城市新区。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转型综改。汾西县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转型综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探索,努力完善,为转型综改提供政策保障。该县加快推进用地制度改革,推进全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增加土地供给量。用好新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和企业现有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城镇土地集中管理、统一供应,把所有税费统一打包,与土地一同公开拍卖,减少土地取得者审批、交费环节,提升土地价值。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工矿废弃地等存量建设用地的复垦与建设用地调整利用相挂钩,通过复垦的土地可以调整使用,优先用于转型项目;该县尝试“村改居”工作改革。在“三垣一城”新城建设和其亚铝业工业园区建设中,该县将涉及周边店头、古郡、府底、马沟、独堆、郝家沟等村委,这些村委、村民将面临失地、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为加快城镇化及工业园区建设,汾西县在上述村委尝试开展“村改居”工作,建立“村改居”工作机制,制订“村改居”改革方案,使该区村民市民化。同时确保“村改居”居民在土地、住房、教育、医疗、就业、计生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