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污染防治 气象先行

2020-01-20 09:35: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监测精细、预报精准、服务智慧、预警高效。”近日,走进临汾市气象台,只见3名工作人员坐在预报系统前,神情专注地点击着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图,认真分析研判着我市大气扩散气象条件变化趋势。

  “天气变化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也因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地域性和不确定性,天气预报常会出现一定偏差,我们必须根据预报经验修正这个偏差,竭尽全力将最准确的结果预测出来。”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正研级高工、山西省级首席预报员、临汾气象台台长戴有学说道。

  由于我市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全市《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和《临汾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工作的任务要求,去年5月下旬,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环境气象专业服务台,根据环境治理的服务需求,市气象局与环保部门紧密合作,不断提升气象环境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气象专业服务台成立后,我们根据环境治理的需求,提供了更多有针对性、及时性、科学性的环境气象服务。”戴有学说。

  研究表明,重污染天气既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有关。“空气质量主要受静稳、逆温、雾霾和山谷风气象条件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秋冬防期间静稳天气频发,特别是进入采暖季后,我市高空环流平直,冷空气活动较弱,低层多受偏南气流影响,地面大部处于均压场控制,地面风速多小于2米/秒,加之夜间至早晨时段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大气水平和扩散能力显著下降,容易导致一次排放污染物的累积。加之区域相对湿度较高,在60%—80%或以上,静稳、逆温天气下易形成雾霾天气,这种高湿条件加速了气态污染物向PM2.5二次组分的转化,显著推高了PM2.5浓度。”戴有学说,“晚上是采暖燃煤的重要时段,受山谷风影响,风由山顶吹向谷底,进一步加重了平川区域的污染。因此,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预警成为重污染天气预警和防治的重要决策依据。”

  环境气象专业服务台成立后,戴有学带领有关人员到市环保局进行环境气象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根据《临汾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要求,他们与市环保局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及其信息发布制度,于每日10时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根据环保部门需求,他们从去年10月开始,在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提供我市未来7日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并制定了《临汾市区道路洒水抑尘扫路指南》。与此同时,他们与市生态环境局就科学技术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大气环境防治等领域签署深化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重污染天气气象成因分析,为市政府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去年以来,在重污染天气期间,我们抓住有利时机,适时开展飞机、火箭炮、烟炉等立体化、大范围人工增雨(雪)作业40次,有效改善了我市的空气质量。”戴有学表示。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市气象台就完成了环境气象资料的实时共享,建立起临汾市环境气象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实现环境气象要素实时显示、历史查询和输出功能,完善环境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实现环境气象预报产品精准化。

  2019年4月下旬,他们召开了环境气象业务技术研讨交流会,通过气象、环境监测资料和CAUCE等数值环境气象预报产品等资料,针对我市早前出现的4次重度霾天气过程,从实况特征、物理成因、模式产品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这类天气的预报预警着眼点,提炼重度霾天气发生的特征物理量阈值,补充和完善了这类天气发生的物理概念模型,形成可供业务应用的预报指标和阈值,为进一步提高环境气象预报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改善临汾生态环境,任重道远。2020年伊始,我们将开展临汾盆地无人机大气环境垂直探测试验,进一步加强重污染天气气象成因分析,为市政府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探究山谷城市重污染天气消散的机制,建立临汾市区风场预报指标,进一步提高临汾地区重污染天气消散的预报准确率。”戴有学表示,环境气象专业服务台将秉持“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人精神,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及时提供大气扩散气象条件预报预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早日打赢蓝天保卫战。

  记者 卢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