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燃烧玉米芯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监管难点。”日前,市民徐伟峰在接受采访时,谈起了他的忧虑:“眼下正是玉米收获的时节,玉米脱掉粒后剩下的玉米芯,许多村民会把它当成燃料来生火做饭。”
徐伟峰的担忧不无道理。时下正值玉米收获期,在市区周边的多条道路上都能看到晒玉米的现象。当地村民将玉米粒脱下后,平铺在路面上进行晾晒,大片的金黄色十分醒目。
“玉米芯作为燃料的传统由来已久。多年来,村民习惯了生火做饭,玉米芯既不花钱,又易燃,所以每到秋季,玉米芯就成为常见的燃料。虽然很多乡村都通了天然气,但老百姓本着省钱的观念,在蒸馍、烧水时还是会用玉米芯生火。”徐伟峰说。
在徐伟峰看来,燃烧玉米芯的污染不比散煤小。他说:“玉米芯、秸秆等,随便烧上一把就是白烟滚滚,非常呛人,而且老百姓家家户户的地里就有,烧柴禾的人一定很多。”
徐伟峰给出了建议:“一是要像管散煤的力度一样管住玉米芯、秸秆等,比如在田间地头拉上禁止燃烧的横幅、利用村里的广播每天多次宣传,派人入户宣传,签订承诺书,营造浓厚的禁燃氛围;二是要想办法提高大家的意识,让所有人知道烧秸秆、烧柴的污染大、危害大。”
“其实资源化利用也是一条路子。我之前在网上看过相关报道,玉米芯能够作为原料生产出很多产品,也可以粉碎后当成饲料。”徐伟峰说,“但目前的困难也比较突出,各家各户的玉米芯数量又少又没有售卖渠道。即便知道哪里收购,运输成本甚至比售卖所得还高。所以,必须是有需求的企业派出专门力量走村入户、上门收购,这样才能得到群众认可,实现玉米芯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玉米芯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