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坚持‘四必访、五必谈’的思想工作机制,了解广大职工在想什么、盼什么,他们关心哪些问题,家中有什么实际困难。”临汾燃气公司工会副主席石凌霄说,工会与职工心贴心交朋友,情换情换得了人心舒畅,心换心带来了心齐气顺。
今年以来,该工会把“建家”活动放在突出位置,成立了工作专班,划拨了专项经费,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建家”来温暖职工、凝聚职工、带动职工。
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志军说:“开展‘建家’活动是工会组织转变作风、重心下移、贴近生产、贴近职工,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手段,是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更是全面促进工会工作的重要抓手。”
完善体系 夯实基础
中秋节前夕,临汾燃气公司管线所院内,一场气氛热烈的拔河比赛正在进行,参赛的队员们紧握长绳,铆足力气,啦啦队员们高声呐喊、加油鼓劲……这场比赛,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职工们更团结、更凝聚。
类似的活动中,承担组织、服务的工作人员全部来自基层组织的工会干部。
“建家”活动开展以来,临汾燃气公司工会致力于抓基层、打基础,建队伍、强组织。该工会目前有514名会员,已经建立6个基层分会、33个工会小组,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体系。每个分会、每个小组均有负责人、职工代表、群监网员、女工协管员。
结合公司实际,该工会相继制定了《开展职工小家建设的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有效保障了“建家”活动的顺利推进。他们把抓好培训作为提高工会干部能力的途径,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开展了职工代表培训、民主管理、工会工作实操等各项培训。
石凌霄说:“通过培训,基层工会干部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工作方法有了很大改观,服务职工、排忧解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明确思路 助力安全
“燃气抢修是距离危险最近的岗位之一,自从市区启动天然气置换人工焦炉煤气以来,各项抢修作业、置换作业、送气作业累计超过2000次,全部实现了‘零事故’,群监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管线所所长张伟说。
安全是燃气企业的头等大事,临汾燃气公司工会积极参与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广泛动员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和“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在工作中不断强化群监工作。
在临汾燃气公司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中,群监员真正做到了把好自身安全生产关、把好现场监督检查关、把好制度落实关这“三个关口”,充分发挥了安全卫士作用、质量把关作用、遵章作业的带头作用和标准示范作用这“四个作用”。
同时,工会把职工当亲人,以关心职工身心健康为己任,先后组织开展了职工健康体检、身心健康讲座,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大病医疗互助保险,协助解决医疗费用报销等具体问题。今年多次开展了“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活动,重点放在一线苦脏累岗位和工程现场、抢险抢修现场,让职工真真切切感受到关怀和温暖。
搭建平台 培育“工匠”
在管线所的“创新工作室”里,职工们聚在一起钻研技术、交流心得已经成为常态,大家面对燃气输配环节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设备难题,齐心协力想办法、搞钻研,先后攻克了门站阀口垫损坏、调压站流量不足、燃气窜入管沟后泄漏点位置难以确定等多项技术难题。
临汾燃气公司工会把建设“职工书屋”和“创新工作室”作为载体,为培育“临燃工匠”搭建了平台。
他们遵循“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办公用房异常紧张的实际情况下,在管线所腾出一间房屋建设了职工书屋,为职工提供了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他们以荣获“三晋技术能手”“临汾市金牌工人”的职工张鑫为带头人,建设了“创新工作室”,实现了实践创新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为企业保安全促生产创效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各类课题10多个。其中,创新工作室成功将门站的阀口垫使用寿命从15天提高至180天,每年可节约25万元维修费用;在未改变上游压力、未增加投入、保障管网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创新工作室突破了工业路调压站流量限制,使最大供气流量从每小时1.2万立方米提高至每小时1.8万立方米,每年创造经济效益50余万元。
王志军说:“通过一年来‘建家’活动的里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创建模范职工小家要不断开拓新内涵、新方法、新途径,要与安全生产、基层管理紧密结合,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大局。”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