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如今的垃圾桶都升级了,公共场所、办公室等地随处可见印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等字样的组合垃圾桶。但是,如果你翻开看一看,垃圾还是乱扔,并没有分类。”近日,市民马志起与记者聊起垃圾分类时这样说。
“垃圾分类不能只说不做,还得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让这个理念持久下去,让升级后的垃圾桶不再成为摆设。”马志起说,可分类的垃圾桶是有了,但收集垃圾的袋子、框子等还是一样,并没有分类,只是外壳上有了分类,这样一来,收集处理时的区分就很不便。
马志起举例道,他们单位有升级后的垃圾桶,但装垃圾的都是黑色袋子,每次保洁师傅收集处理时,都会一股脑地投进大的垃圾桶,让环卫车辆来后统一倒入。马志起感叹,“说是垃圾分类,但实际上并没有进行分类处理。”
马志起认为,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口号,还需要一些配套的东西。垃圾分类不仅仅要升级垃圾桶,还需要有关部门在收集垃圾时有更多的收集方式,比如分时段、分类别收集。同时,单位、个人等也要把收集垃圾的袋子、容器等进行区分,这样才能保证垃圾收储、分类处理。
“让垃圾分类的意识深入人心,人们有了自觉性,才是真正的垃圾分类。”马志起说,垃圾分类,政府不能唱“独角戏”,民众的观念意识是重点。
很多市民尤其是年龄大的市民,多年来的习惯很难改变,并且也嫌分类麻烦,很多时候都是随便掀起一个垃圾桶就扔进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马志起说,要想推广垃圾分类,基层工作人员得加大宣传力度,担起这个担子。他认为,基层工作人员要上门宣讲、指导。同时,基层工作人员还得有“不怕麻烦”的精神,只有把群众的意识唤起来了,才能慢慢地形成自觉。
“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不能只说不做。”马志起说,垃圾分类不仅可以让很多资源物尽其用,还能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自觉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让资源得到最大利用,让大家共同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美丽。
记者 刘超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