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天然气取暖不行啊,怎么烧家里都不暖和!”
“天然气取暖一天得100余元,谁烧得起?”
……
连日来,记者在走访市区周边部分“煤改气”村庄时,不时听到群众这样的说法。
果真如此吗,有没有什么诀窍?
12月26日,记者采访尧都区段店乡北练李村党总支书记韩麦生时,他这样说道:“那些说天然气取暖费用太高的,都是今年新完成改造村庄的村民,不是贵,是他们不会用。”
怎么使用燃气壁挂炉才能确保群众高效取暖呢?
心直口快的韩麦生给记者娓娓道来。
温差不超10℃ 燃气费用直线下降
2017年,北练李村采用“煤改气”方式进行了清洁取暖改造。时至今日,村民们已使用天然气取暖3个年头。作为一个农业村,北练李村村民们的收入并不是很高,但他们能够实现天然气替代散煤取暖这一转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燃气取暖的经验。
“刚开始使用天然气取暖的时候,村民们反映说太贵了烧不起。我家也是天然气取暖,当时感觉的确贵,现在回想起来,主要原因是不会正确使用燃气壁挂炉。”韩麦生说。
“燃气壁挂炉是个新事物,村民们对此一知半解,大家使用燃气壁挂炉时,只设置了最高温度,没管最低温度。”韩麦生感叹道,“费用高的一大原因就是温差大、重复烧凉水。”
燃气壁挂炉能设置两个温度,一个是最高温度,一个是最低温度。当水温达到最高温度时机器停止运作,水温降到最低温度时机器自动启动。
“燃气壁挂炉的原理很简单,高效使用的关键就是控制温差。”韩麦生继续解释道,三年来的燃气取暖经验让他掌握了高效使用燃气壁挂炉的方法:燃气壁挂炉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差不超过10℃是最合理、最省气的。
10℃的温差不仅仅是经验,也有科学依据。韩麦生说,他在很多网络平台以及市区两级的宣传彩页上都看到了这一高效使用燃气壁挂炉的秘诀。
“政府都说温差10℃最合理了,那么肯定是做过实验的!”韩麦生感叹道,燃气取暖并没有那么贵,只要掌握技巧,费用会直线下降。同时,他也希望新的“煤改气”用户能够知道这一秘诀,可以更节省、更高效地使用燃气壁挂炉。
做好房屋保温 燃气费用还能再降
我市农村房屋大多为砖瓦结构的独门独院,外墙保温几乎没有,且室内相对宽敞,层高几乎都到了3米多。这样的房屋保温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燃气取暖,费用肯定不会少。
基础条件不能改变,如何让燃气取暖更省钱呢?
答案是做好房屋保温。
前段时间,记者在洪洞县甘亭镇、淹底乡等地的“煤改气”农村看到,有的村民在自家院里建起了阳光棚、有的给自家房屋做上了外墙保温、有的用透明塑料把窗户封了起来……这些做法让农村房屋的保温效果大大提升,村民们在使用燃气取暖时也没有再说贵、再叫苦。
“我家供暖面积300余平方米,燃气取暖3000元就够了。”韩麦生说,今年他把房屋的保温做了一下,采暖费用更是一降再降。
“来我家,进了大门就是暖的,中午太阳一照,坐在院子里很舒服,一点都不冷。”韩麦生说,他只花费了1000余元,就把家里保护得暖暖和和。
说起阳光棚,韩麦生兴致勃勃地同记者细数:20根铁管260元、大门的门帘580元、透明塑料布150元、人工费200元。
“这1000余元花得值!”韩麦生说,农村房屋做好保温,燃气取暖的费用不比集中供热多多少。
韩麦生还给记者介绍,尧都区乔李镇乔李村的一个住宅小区就是燃气取暖,百十来平方米的采暖费用也就1000多元。在他看来,房屋的保温效果好,燃气取暖的费用还能再降。
干净卫生都喜欢 清洁取暖成常态
燃煤取暖是农村过冬的传统,从一家一个小铁炉到小型锅炉连接暖气片,再到如今的燃气壁挂炉取暖,都向着更卫生、更安全的方向发展。不可否认,“煤改气”后的取暖费用是高,但干净卫生的居家环境更得人们的喜爱。
“以前烧煤,一进村就是一股子焦煤味,有的人家烧塑料、劣质煤,那味道更是难闻。”韩麦生认为,燃煤的危害不仅仅是对空气的污染,对人的健康也有很大危害。特别是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都讲究起养生了,不想再使用燃煤取暖了。
“煤改气”近3年的北练李村,空气清新了、环境也好了,村民都习惯了燃气壁挂炉取暖。
燃气取暖只要一个按钮就能让家里暖和起来,没有煤灰、煤渣,也没有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只要合理使用、做好房屋保温,取暖费用并不是高得离谱。特别是燃气取暖能让家家户户都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权衡利弊后,大家怎么会不喜欢这一取暖方式?
“现在的社会好了,只要肯干,哪里都能赚到钱。那些收入低的贫困户,政府也会采取措施补贴帮扶,燃气取暖是个大趋势,现在很多人抵制是因为不习惯。”韩麦生说,改变习惯需要一个过程,燃气取暖多出来的那点费用其实没什么,他相信新“煤改气”用户肯定会慢慢习惯燃气取暖。
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人的向往,传统的燃煤取暖与清洁取暖相比,无非是取暖费用更为节省,但燃气取暖所带来的好处远大于这一点点的费用差距。
燃气取暖已在我市大小村庄普及,这一清洁取暖方式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行走在市区周边的村庄,干净整洁的小院、清新怡人的空气,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记者手记
把好事办好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
近年来,我市因生态环境改善不利,经济发展一度受阻。为扭转这一被动局面,我市下大气力推行清洁取暖、超低排放改造、压减焦化产能等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临汾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了。
成果如何呢?走在临汾的大街上,随便问一名群众,人人都为临汾生态环境的改善竖起大拇指!
清洁能源要取代传统的煤,还是在一个以产煤闻名于世的地方,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清洁取暖在临汾是一场能源领域的革命。
是革命就会有抵触、有反对,运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清洁取暖改造过程中,有改而未用的情况;在散煤治理时,有屡禁不止偷烧散煤、柴禾的现象……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要耐性细致地做工作、教窍门,把好事办好。通过算经济账、环境账、健康账、解放生产力账等,让大家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自觉自愿使用清洁能源,喜爱清洁能源。
相信随着清洁能源的普及、环保理念的提升,临汾的天空会越来越蓝,人民的幸福指数会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将成为人们最普惠的福祉。
记者 刘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