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月2日上午,天色阴沉。在市区平阳大桥西侧以南200余米处,只见粗壮的管道插入地下,一直伸向地底十米处。这条管线被称为“南城2号过河管”,由地下深处穿越汾河,担负着向城区供热的重任。
堪比三层楼高的管道深井中,一个敦实的身影正手脚并用沿着井壁上的钢筋爬梯向上攀爬。这个身影是临汾热力公司运行保障部副部长谢兴平,他刚刚下井是为了查看作业环境,看能否进行下一步的管道防水作业。
“可以下井开展作业,注意佩戴安全防具。”刚刚爬上井口,谢兴平顾不得歇一下,马上走向工具车,一边挑选工具一边作出安排。
运行保障部负责整个城区的热力抢修、检修和外线巡检,谢兴平作为分管抢修的副部长,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各个抢修现场。
抢修工作往往发生在天气最冷的时候。谢兴平说:“一般天气越冷,管道的相对温度越高;管道温度越高时,越容易出现问题。”
今年1月份,在市区鼓楼西大街西赵小学对面的一个下水道处,白色的热气从井盖涌起,运行人员在常规巡查时发现这一情况,通过主控中心将任务派到运行保障部。谢兴平到达现场一看,立刻判断是此处的一条补水管道出现漏点,他说:“这条管线承担着107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涉及上万户群众取暖,必须立即寻找漏点,开挖维修。”
下到管道井里用手电一看,只见小股热水沿着热力管道的保温层流出来,却无法判断漏点在哪里。谢兴平拿出测漏仪,贴在耳朵上一点点向前找去。找到漏点后,他立刻组织开挖,焊接,全力投入到抢修工作中。
经历了14个小时的紧张抢修,凌晨3时,这条补水主管道恢复供热。类似这样的抢修,每个供暖季谢兴平都会参加20余次。
“冬天供暖时必须24小时值守,确保第一时间处置险情;非供暖时间,我们主要是检修设备,比如更换管道、阀门等,进行‘冬病夏治’。”谢兴平说。
谢兴平是从一线成长起来的技术型管理人员,他2008年进入热力公司时是一名电焊工,躺在坑底焊管线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五年,后来,又分别担任过检修主管、巡检主管。长期坚守在抢修一线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安全格外重视。
“抢修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下井、测漏、开挖、焊管、检测,时间久了,有人对安全操作有所松懈,对此我是坚决不允许。”谢兴平说,安全无小事,再细微之处也不能放过。
谢兴平抓起安全来绝对是铁面无私。管道井由于长期封闭,极易产生有毒气体,下井前必须进行空气检测,有一次,一名抢修员拉开井盖就要下,被谢兴平一把拽回来;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安全绳,面对一名没有佩戴齐全就要往上爬的抢修员,谢兴平坚决拦下;电焊作业时焊花飞溅,存在引燃起火的风险,灭火器不到位时谢兴平坚决不允许开始焊接;供热时,供热一网的温度高达90到100度,谢兴平提前就把隔热服、隔热手套摆放出来……
近段时间天气炎热,高温预警天气接踵而至,谢兴平却更加忙碌,大到管道更换、设备维修,小到阀门保养、修缮门窗,他依旧每天穿梭在城市中,步履匆匆去解决每一个问题。
“供热工作关系民生。我们作为热力人,心头都应该有一份责任。”谢兴平说,他将坚守一线,尽心尽力工作,为保障城市供热管网的安全运行付出全部的努力。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