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炎热夏季,骄阳似火,强势的“三伏天”让整个城市笼罩在高温下。酷热的环境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岗位、挥汗如雨,在“烤”验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城市的正常运转贡献出坚实的力量。近日,本刊组织记者走近这些坚守一线的身影,记录下他们鏖战高温、勇于担当的工作片段,同时也向他们的不易和坚守致敬!
刘小元——
精研带电作业 点亮万家灯火
7月21日下午,整个城市被雨前的闷热天气笼罩,空气中没有一丝微风。市区解放路上,几名身着供电公司工装的身影正在忙碌,有的摆放警示标识,有的整理维修工具。
国网临汾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刘小元介绍:“我们收到检修通知,这座公用台变的跌落开关由于夏天负荷过大导致损坏。这座台变涉及周边多个小区上千户用户,必须马上进行更换作业。”
他穿上厚重的绝缘服,套上绝缘靴、绝缘手套,又戴好绝缘安全帽。这身臃肿的服装密不透风,仅仅是穿好这身装备,刘小元的脸颊上就流下一连串的汗滴。
更换跌落开关需要更换旧有设备,没想到固定旧设备的螺丝因年限较长已经全部锈死。刘小元用扳手左试右试,锈死的螺丝却纹丝不动。又有两名修理人员上手尝试,也无功而返。
“拿锯条一点点将螺丝锯掉,就像上次处理向阳路那台变压器故障一样。”刘小元提出。
他心里清楚,这个办法虽然又累又笨,却能将停电影响降到最低,不这样的话只能采取全线停电的方式开展作业,那样停电时间更长,影响的用户更多。
在高温环境下,大家穿着重达七八公斤又密不透风的绝缘服根本无法坚持过久,几个人就轮番上阵,硬生生地把锈死的螺丝一个个锯断,将新设备安装好,合闸送电。
脱掉绝缘服,刘小元身上的工装已经被汗水浸得浑湿,绝缘手套里都能倒出水来。“及时恢复用电,就是群众当时的所想所盼,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刘小元说。
刘小元是一名从普通线路工人岗位上成长起来的技能专家,是临汾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专业的先行者之一。临汾供电公司于2008年建立带电作业队伍时,他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第一个完成带电更换绝缘子。2019年11月,他成功带电处理了线夹发热的紧急缺陷,开创了公司配网带电作业从“空载”作业方式转变“带负荷”作业的先河。
这些年来,刘小元作为“刘小元平阳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自力研发,研制新的作业工具39种,其中“带电清理异物专用工器具”“10千伏带电作业绝缘电阻测试仪”等8项工器具获得国家专利。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跌落开关快速短接工具”,能在跌落开关不停电的情况下检查、更换开关保险丝,填补了国内空白。今年4月份,刘小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赵磊——
坚守荒滩野地 保障河道安全
7月25日上午,骄阳直射,热气升腾。在市区涝洰河南岸的荒滩里,一个敦实的身影正踩着崎岖湿滑的土石路沿河而行。
他是滨河办事处高河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赵磊,正在进行每天一次的防汛巡查。
“我们所辖的是涝洰河南岸,东至南焦堡社区,西至涝洰河入汾口。”赵磊说,“以前就经常巡查,这段路非常熟悉。自从进入主汛期后,上级下达了防汛排查任务,从6月份开始,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要巡查一次。”
大暑时节,步行3公里的巡查并非易事,赵磊的前胸后背被汗水浸得浑湿。工作的环境也十分恶劣,对面的涝洰河北岸,步道平坦、绿植错落,环境十分别致,而此刻所站的涝洰河南岸正在施工当中,很多地方连羊肠小道都没有,只能踩着荒草前行。赵磊跑的次数多了,哪里是低洼,哪里是重点,他心里很清楚。
这些天降水较多,气象部门连续发布预警信息,也是赵磊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每当暴雨袭来,别人都是往家里跑,而赵磊却得向河边跑,赵磊说:“这段河道尚未修建完成,既有低洼处也有土石堆积的松软地带,下那么大的雨,不亲眼看看总是不放心。”
面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赵磊绝不退让。前几天的一个傍晚,天气闷热、大雨将至,赵磊在巡查至高河桥以东河段时,看到一名年近七旬的老人沿着边坡爬到河边,蹲坐在一处露出河面、面积不足一平方米的石块上准备钓鱼。
赵磊劝老人说:“你那地方不行,一下雨就被淹了,你赶快上来。”没想到那位老人回头瞟了一眼说:“不用你管。我在河边玩了几十年了,有事没事我还不知道?”
你一言我一语,老人就是不动弹。赵磊顺着边坡爬下去,跟他说:“这两米高的坡,一下雨特别滑,你咋办?今天你不上去我肯定不走,你绝对钓不成。”
看赵磊这么坚决,对方悻悻地收了鱼竿转身离去。此时,豆大的雨滴开始劈头盖脸砸下来,赵磊冒着雨继续向前走。等巡查一趟回到这里时,那个小小的石块已经完全被淹。
“干一份工作,尽一份责任。”有着13年党龄、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的赵磊说,“防汛排查责任重大,只要能保证安全,所有的努力都值得。汛期还未结束,绝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我们还会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巡查工作,确保我们辖区安全度汛。”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张仑仑——
“三伏”巡检忙 全力治“冬病”
7月26日上午,明晃晃的太阳给大街上洒下一片白光。市区坂下路中段的道路一侧,一个铸有“临汾热力”的检查井井盖被掀开。三米深的井下,空间狭小、闷热异常,临汾热力公司春秋中心站的运行员张仑仑正蜷在井底,细心查看管网情况。
管网走向什么样,管径多少,阀门是否需要保养……张仑仑用手电筒照着,把了解到的内容一一记录清楚。待他身手伶俐地爬上地面后,身上的短袖衫已经被汗水浸透。
“前段时间,公司对各中心站的所辖区域进行了优化调整,中骏社区的几个小区今后将由我们春秋中心站负责。我们得趁这段时间赶紧熟悉管网,掌握一网、二网的管道和设备情况,确保做好今年冬季中骏社区的供热服务。”张仑仑介绍。
中心站是热力系统对接市民的最前沿。张仑仑说:“我们春秋中心站承担的实际供热面积为108万平方米,涉及坂下路、河汾路、向阳西路、工业路的多个住宅小区和学校、单位。冬季我们关注的是供热系统的运行情况,夏季则是排查隐患、检修设备,为下一个供暖季打好基础。”
从2011年进入临汾热力公司以来,张仑仑已经在运行员岗位坚守了十个年头,处理解决的问题不计其数,许多用户都记住了这个兢兢业业的身影。去年12月份的一个凌晨,郭家庄社区的一名用户家中暖气漏水,由于家里的总阀门已经锈死,只能联系热力公司派人去关闭胡同里的锁闭阀,张仑仑两点接到电话,两点十分就赶到用户家里,又守着用户处理完故障给用户恢复供暖,忙完后已经天色大亮;今年正月初二的上午,德和小区的一名用户因家中不热联系到中心站,张仑仑上门解决问题,从上午11时一直忙到下午3时,用户大为感动,给站里打去了感谢电话;连续十年的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张仑仑全都坚守在岗位上,没能和家人吃上一次团圆饭……
近段时间,降雨频频。临汾热力公司对防汛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张仑仑作为运行一线的职工更加忙碌起来。他冒雨奔波,一趟趟巡查管线和换热站,遇到暴雨天气时就守在地处低洼处的换热站,保证站里的安全。
岗位平凡却责任重大。张仑仑说:“换热站是运行员的阵地,我们要全力以赴守好这个阵地,用自己的努力保障好千家万户的温暖。”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常文珠——
用汗水扮靓街旁那一抹绿
7月30日下午3时,气象信息显示室外气温38℃,而阳光直射的区域,温度则更高。此时,弘泰城建集团有限公司绿化施工带班组长常文珠正带领工人们,在市区尧贤路南延道路上进行绿化施工。
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晒得工人们脸上不住往下淌汗,衣衫的腋窝、后背处早已经被汗水浸透。可他们全然不顾这些,仍然干得热火朝天。
在常文珠看来,只要能按时完成工期,保证绿植成活率,给新修道路覆盖上美丽的“绿装”,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就是个农民工,没啥特殊的,好好工作、赚钱养家。”常文珠笑着说,他在这一个绿化工程中负责整理地形、开挖栽植穴、栽植树木、修剪整形、支撑浇水等工作,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
皮肤黝黑、胡子拉碴、双手粗糙,裤腿上依稀可见黄土沾染,常文珠从外观上看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形象,但他谈起绿化施工时的专业水准却让人眼前一亮。
多年的绿化施工让常文珠对此有了独到见解,他认为苗木质量是绿化施工的关键。为此,工地上每次新到一批苗木,他总是细心查验,土球大小是否合格,树皮有无刮伤,苗木脱水是否严重,苗木规格是否达标……他常说,多仔细一点,苗木成活率就会高一点,抓好小问题,无形中就避免了大问题。
“绿化施工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不论是高温酷暑,还是风吹雨打,只要是苗木到了,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栽植,如此才能按期完成施工计划、有效保证绿植成活率。”常文珠说,常年的绿化施工让他养成了24小时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的习惯,只要公司通知,他一定会按时上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谈起高温下工作的艰辛,常文珠略带微笑地说道:“我没啥文化,挣得就是一份辛苦钱,要是连这点辛苦都受不了,那还不如回家种地。”
常文珠不光是能受了这份苦,他还坚持学习绿植养护技能,虚心向技术员请教,逐渐成为该公司一名绿化种植、养护高手。
正是无数个“常文珠”的默默付出,让街边的那一抹绿更美,也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宜居。
记者 刘超 文/图
韩晓东——
他的身影在烈日下“闪光”
当烈日炎炎炙烤着大地,有这么一群蓝色身影,他们骑着摩托或电动车穿行在大街小巷,为市民准时送达所需物品;当夕阳西下深夜来临,那群蓝色身影依然行进在马路上……他们有一个统一名字——闪送员。
“我挺喜欢闪送工作,自由、多劳多得。”日前,记者与闪送员韩晓东聊天时他这样说道。
今年33岁的韩晓东以前经营着一家五金店,闲暇之余跑起了闪送,“自由、多劳多得”让他喜欢上这份工作。自2018年年底,他便专职做起“闪送”。
“想干就干,不想干关平台回家。工作、照顾老人孩子一样不落。”韩晓东说,去年他父亲病重、紧接着去世,让他猛然感觉到家人的重要,“闪送”的自由让他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
“一天能接20来单,一个月平均5000元左右吧。”对于收入韩晓东挺满意的,在他看来,虽然“闪送”辛苦,但只要肯干,收入不会太低。
“我们闪送员,什么都送。有时候在商店买盒烟,再送到客户家里;有时候去一个小区拿个手机,再送到另外一个地方……”韩晓东说,虽然都是简单的事情,但他坚持按时送达原则,从来没有延误过任何一单。
每天清晨8时30分,韩晓东会准时开启“闪送员APP”,只要订单信息一响,他就会马上接单,并打电话告知客户自己将在15分钟内到达指定取货地点。
“市区并不大,15分钟时间到哪都够了。”韩晓东笑着说,他家住在尧都区乡贤街社区,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市区的任何地方。
时间充裕是韩晓东十分喜欢闪送平台的一点,也是他坚持两年多风雨无阻跑“闪送”的原因,和外卖平台不一样的是,“闪送”给闪送员的取货、送货的时间非常充足,使得他能够轻松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配送。
“以前觉得做闪送员会让人看不起,但接触的人多了后,这种感觉没有了。”韩晓东说,用闪送的很多都是年轻人,需要配送一些急需的东西,他们素质都很高,无论是取件的时候,还是收件的时候,都会说一声谢谢。
“谢谢”让韩晓东很感动,他认为,这声谢谢承载的是人们对配送员群体的尊重,不分职业贵贱高低的平等意识,这也是他一直坚持做闪送员一个重要原因。
采访结束时,韩晓东对记者说道:“只要您下单,我必按时送达。”
记者 刘超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