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描写了农民耕作的辛苦,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教育子孙们要勤俭持家。尚俭戒奢,朴素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先贤们为我们作出了表率,留下了一个个舌尖上节俭的佳话。
“柴米油盐酱醋茶,舌尖上的每一样食物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而来,勤俭节约理应是每一个人的本分。更何况我们往深了想,积少成多的餐厨垃圾,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日前,记者与市民穆俊涛聊起舌尖上的浪费时,她认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也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贡献。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穆俊涛说,去年以来,“舌尖上的节约”逐渐在全社会形成热潮,各餐饮协会发起倡议,餐饮企业张贴标语、海报,鼓励节俭节约,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到学校、社区、网络平台,都积极加强引导,一种良性的拒绝“舌尖上的浪费”社会氛围正在全民参与下日渐形成。
“氛围有了,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浪费和错误引导仍然存在。”穆俊涛说,她在抖音平台上曾看到有些商家推出“大胃王”挑战活动,看着那些奋力挑战的食客们,“浪费”两字不禁出现在她的脑海。
穆俊涛很反感“大胃王”挑战之类的“错误”引导,她认为生活中的舌尖浪费仍然很多,“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个人餐饮消费中存在的浪费现象还比较普遍,爱面子、讲排场的过度消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我国人口多、基数大,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餐饮浪费产生大量厨余垃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穆俊涛说,“一个小小的舌尖浪费,一头,是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另一头,是粮食安全面临多重压力。我们每一名公民都应该居安思危,弘扬传统美德,从舌尖上开始,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为生态环境、为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刘超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