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进入全国前三十

2022-01-14 08:47: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刘超)日前,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1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32,同比上年下降12.2%,改善率进入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30位。其中,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改善率分别为19.7%、14.3%、33.3%,分别在全省11个市排名第二、第三、第二。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爬坡过坎、负重赶超,实现了新的突破。

  地处盆地的临汾,受制于“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形、“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长期静稳的气象条件等不利因素,环境空气质量每前进一小步,就要付出比其他城市多出数倍的努力。2021年,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主抓手,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自我革命”,带领全市人民发起了一轮又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

  壮士断腕,压产能、调布局,从源头减总量。向工业结构布局开刀,是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市先后关停在产的13家焦化企业,关停市区周边的1家钢铁企业和1家大型塑料制品企业,退出“一城三区”砖瓦企业13家,淘汰洗煤企业82家,实现了市区及周边范围重污染企业清零;2019年、2020年压减焦化产能1090万吨……2021年,我市又实施了8个大机焦项目,“关小上大”,对在产炭化室4.3米焦化进行产能压减置换,继续推进重污染企业向环境容量大的区域转移,进一步削减了平川区域工业污染排放量。

  靶向发力,治企业、创标杆,以治理压排放。近年来,我市坚持先行动、先治理、先见效的原则,率先在全省启动重点行业深度治理,涌现出光大焦化、晋南钢铁等全国、全省环保治理先进典型。2021年,我市自加压力、提高标准、压缩时限,全市16家在产的钢铁企业中,14家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备案,未完成的2家停产整治;保留的3家焦化企业中,2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剩余1家将于2022年完成;12家水泥企业,8家完成超低排改造,剩余4家停产整治。全市工业整体环保治理水平已挺进全省第一方阵。

  聚焦散煤,扩范围、抓改造,补短板强弱项。产煤大市居民不用煤,已在临汾实现。近年来,我市借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东风,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76万户,实现了“一城三区”海拔600米以下核心区域清洁取暖全覆盖。2021年,在前期试点城市资金不再支持的情况下,我市仍然自筹资金,完成了16158户居民的清洁取暖改造,实现了平川区域7县(市、区)海拔600米以下区域清洁取暖全覆盖,保障了人民群众温暖、清洁过冬,临汾二氧化硫污染问题也彻底成为历史。

  刀刃向内,寻精细、探未知,蹚新路谱新篇。“一个减排点都不错过、每一微克也不放过”的理念是我市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基本遵循。近年来,我市污染防治管控措施不断改进,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有效缩减了污染排放源头。2021年,我市率先完成10辆环卫车清洁能源置换和46辆运钞车国六车辆置换,并将进出市区的236辆渣土车全部更换为电动能源,移动源减排走在了全省前列;逐家逐户排查3178家餐饮从业单位,深度治理餐饮油烟污染,油烟净化设施基本全部规范运行。特别是秋冬防期间,我市对13类重点行业325家工业企业,按绩效分级、区域位置、守法情况等实施错峰停限产管控,钢铁焦化企业普遍错峰比例在30%-50%;联合“一市一策”专家团队,对全市钢铁、焦化、电力、水泥等29家重点企业,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实施低于超低排标准的特殊排放限值,尽一切力量降低工业排放总量。2021年6月底,我市以宁可牺牲GDP也要守住环境质量底线的决心,实施了大气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从7月17日开始至9月30日,对平川县(市、区)和古县,分不同区域、不同治理水平、不同作业时段以及守法违法情况实施差异化管控,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污染物排放,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力度不减,严执法、严追责,出重拳守蓝天。为了落实各项环保责任,2021年,我市采取市领导带队检查、职能部门晨查夜查、县(市、区)交叉检查、市政府重点督查等方式,将环保检查的触角延伸到全市域,将检查的时间拓展到全时段。环保检查,每日5点天不亮就启动晨查,每晚11点仍在夜查;各级各部门但凡涉及环保问题,分管领导每晚10点一定准时到达市政府,参加面对面环保交办问题会,“签字画押”、限期整改,确保第一时间将整改指令传达到基层一线;市大气办每日调度,责任单位派专人跟踪督办,每日汇报整改进展情况……不仅如此,我市还制定出台了《临汾市大气污染整治攻坚量化问责办法》,对各级各部门责任不落实情况进行严处。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共立案608件,处罚6944万元;秋冬防期间,已对大气污染整治工作不力的4名县处级干部、10名乡科级干部和137名村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市生态环境局对系统内10名未全面履职尽责的干部进行问责。曾经不常出现的“临汾蓝”频频刷屏微信朋友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逐渐扎根临汾人民心间,平阳大地凝聚出强大绿色发展动能。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