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纪实

2022-01-24 09:24:4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蓝天下的彩虹桥

  临汾新闻网讯 清洁取暖全国率先——海拔600米以下全部划为“禁煤区”,完成清洁取暖改造近80万户,完成率全省第一,曾经家家户户烧煤取暖的场景如今彻底成为了历史;

  企业减排一马当先——工业企业深度治理走在全省前列,焦化、钢铁、洗煤等行业治理标准史上最严,企业提标创A行动快速推进,市区及周边范围内重污染企业全部“清零”;

  扬尘管控全面覆盖——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措施是必须达标的“硬标准”,国省干道的机扫频次持续加密,裸露空地上大片的防尘绿网首尾相连,所有渣土车辆实现运输管理远程监控全覆盖;

  秸秆焚烧管控严格——市级检查督查、县级联防联控、镇村坚守一线,无论是乡间小路还是田间地头,处处有宣传、有管控,曾经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涌起的道道烟尘销声匿迹;

  ……

  在空气环境质量形势异常严峻、极其困难的局面下,2021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打响了声势浩大、力度空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秋冬季后,市委、市政府更是以“啃下硬骨头,决战秋冬防”的信心决心,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勠力同心,全力守护来之不易的环保成果。

  202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秋冬防期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34,同比下降13.5%,综合指数由轻到重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151名;优良天数为60天,同比增加9天;重污染天数为0,同比减少1天;六项主要污染指标均同比下降,分别是:PM2.5改善15.1%,PM10改善10.8%,二氧化硫改善31.6%,二氧化氮改善8.5%,一氧化碳改善23.1%,臭氧改善3.1%。

  上下一心 合力攻坚

  “两山夹一川”的特殊地形、长期静稳的气象条件、“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着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步伐。在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战役中,临汾每负重前行一小步,就要付出相较其他城市数倍的努力。

  2021年1至9月份,在春夏时节臭氧浓度升高、夏秋之际PM10指数增高的影响下,我市的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走高,形势严峻、局面被动。

  2021年10月15日,全市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会召开。

  市委书记闫晨曦强调:“要从践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把环保工作优先做好,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过硬的作风、最有力的行动,坚决打赢秋冬防攻坚的硬仗。”

  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要求,要全民动员、攻坚克难,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时段,解决问题、抓好落实,坚决打好打赢秋冬防攻坚战、翻身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了打赢这场攻坚战,市委书记闫晨曦抓重点、攻难点,多次“四不两直”检查环保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云峰成立专班调度研判推进,一次次直插一线,现场督查。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渊进企业、走工地、入农村,深入一线检查秋冬防各项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治污举措,精准研判治污短板,统筹协调治污力量;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多次部署、推进、整改,鼓足干劲、继续奋战;各职能部门打破壁垒,勤会商、定方案、严执法,形成工作合力;环保铁军守土有责,晨查、巡查、夜查,坚守在环保最前沿;广大环保志愿者走上街头、来到河畔,宣讲环保知识、传播环保理念……

  环保常态化研究会商机制、重点生态环境问题领导领办机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市级52个有关部门环保工作职责等一系列机制不断深化、不断完善,持续发挥出巨大作用。

  《临汾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临汾市大气污染整治攻坚量化问责办法》《临汾市冬季清洁取暖和民用散煤管控责任追究实施意见(试行)》等延伸至各个领域,压实了责任,夯实了基础。

  我市持续创新手段,专班抓、调度抓、督查抓,联防联控,不断加强管控力度,凝聚起污染防治攻坚的强大合力。

  全市联动 精准治污

  只有拿出比别人更大的决心和努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一微克一微克抠,一天一天去争甚至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去争——这是我市秋冬防破题的必由之路。

  治污要想精准,科技是重要抓手。2021年10月份,中环天合环境科学研究院入驻我市,成立“一市一策”专家团队。

  2021年10月18日开始,专家团队深入全市29家钢铁、焦化、电力企业,现场把脉问诊,协商制定“有组织排放限值”和“无组织排放限值”,挖掘企业治污设施潜力。

  为了进一步压低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努力削减排放基础量,专家团队科学划分了日常时间和污染时段两个限值标准,坚持不间断预判,及时发布管控指令。各级各部门迅速落实管控措施,针对性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强力管控,2021年10月27日和31日,我市成功将预报的2天中度污染风险压低为轻度污染。

  “全市联动、实时调度”是我市实现精准治污的有效措施。2021年11月18日,市生态环境局会议室里,有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生态环境分局有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建立起24小时调度,随时开展管控的“联动”机制。

  从那一天开始,每逢市大气管控指令发布,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均做到了20分钟内回复、2小时内反馈、每天上报整改情况。

  市政府的环保检查、督察、夜查行动,市生态环境局的晨查夜查、日常巡查、交叉检查、“零点行动”,市城管局的餐饮油烟整治、建筑工地扬尘治理行动,市能源局的燃煤晨查、散煤整治行动,市交通、交警、生态环境三方联合的柴油货车24小时管控……两万平方公里的平阳大地上,环保检查全面铺开。

  检查发现的问题如何确保整改落实到位?2021年11月26日起,市政府每晚22时准时召开大气污染问题交办会,涉及的市直有关部门、县(市、区)政府有关负责人到会签《整改承诺书》,限期进行整改。

  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各组发现的问题全部列入清单,逐一明确整改时间,建立起一套当天发现、当晚上报、立即整改的机制,一个个污染源得到有效管控、消灭,全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日夜兼程 誓守蓝天

  从汾水之滨到太岳山下,从黄河沿岸到群山深处,环保铁军不分昼夜、步履匆匆,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铁肩担当使命,深入每一个角落、排查每一个问题……

  每天他们赶在黎明之前,冒着严寒深入农村的大街小巷,眼睛扫过一个个屋顶,查看有无烟尘冒出的现象;

  每天他们冲进夜幕之中,披星戴月深入建筑工地、裸露空地,手电筒的光束照向一个个焦炉,看有无积尘、扬尘的情况;

  每天从清晨到日暮,他们用联合巡查、交叉检查的方式深入一家家企业,看现场、调监控,查看错峰生产管控措施执行情况……

  尤其是在散煤治理方面,为了减少燃煤、燃柴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全市上下环保夜查行动全面启动,从市级、县级,到乡镇和村(社区),各级干部们走村入户,发现一个问题整治一个问题,一点一点地减少着污染物排放。

  一方面是全民动员、齐力攻坚,另一方面是“人防+技防”,科技治污。全市生态环境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硬手段,制定出台《污染源在线监测超标惩治办法(试行)》,实行“一日一立案,一日一处罚”;探索制定《临汾市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后督察实施办法(试行)》,扫除“以罚代管,只罚不改”监管弊病;刀刃向内,明确监管不到位的量化问责情形,持续保持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

  市生态环境局加大了“双随机、一公开”,建立起“网格化巡查+执法队执法”模式,综合运用调度、督办、检查、通报、约谈等手段,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永芳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奋勇拼搏,决战秋冬防攻坚;各级各部门齐心发力,在两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昼夜鏖战;临汾人民众志成城,人人都为生态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曾经“十面霾伏”的平阳大地,如今迎来了“临汾蓝”的频频“造访”,湛蓝色的天空成为常态,397万临汾人民生活在这片文明宜居的热土上,尽享生态治理的累累硕果。

  记者 柴云祥 刘超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