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安排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这是我市环境执法人员的信条,更是生态环境执法领域的优良传统;
全年无休,哪里有污染,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不是在执法的路上,就是在执法现场。这是我市环境执法人员的常态,因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得以常驻;
一名名执法“骨干”相继涌现,一个个典型案例成为示范。这是我市环境执法人员“比、学、赶、超”进行执法大练兵,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环境违法逐渐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
去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精心谋划,系统安排,全员参与,上下齐心,实练真干,剑指污染,扎实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查处了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执法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形成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为临汾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系统部署 压担子明路子
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必胜的环境执法铁军,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将执法大练兵摆在突出位置,围绕依法执法、规范执法、精准执法三个核心,严格落实国家、省“全年练兵、全员练兵、全过程练兵”要求,在突出重点、突出实战、突出创新上狠下功夫,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有力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确保了生态环境持续稳步改善的态势。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制是执法大练兵活动取得实效的基本保证。去年,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局分别成立由局长任组长,法规与应急科、环境监控中心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练兵活动领导组,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分工,压实了工作责任,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大练兵活动走深走实。
过去的一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执法大练兵活动中,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突出实战、突出创新三个原则,坚持练兵与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重点工作相结合,统筹软件与硬件能力建设,个人和团队能力建设,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实战化练兵,通过监督帮扶、专项行动、竞赛比武等多种练兵形式,加强现场练兵、现场教学、现场执法,提高现场检查和办案能力;发挥基层首创精神,从实际出发,开展特色练兵活动,创新工作机制、执法方式等方面的练兵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增强练兵实效。
“全员、全年、全过程”是此次执法大练兵活动的又一亮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把大练兵活动贯穿于全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紧抓时间节点,把握推进节奏,按照方案确定的时间节点抓好落实,确保大练兵各项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大练兵参与对象覆盖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全体执法人员,特别是执法机构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执法机构全员开展着装队列练兵活动,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人员实行全员执法。同时,市生态环境局要求,所有环境执法人员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结合日常执法工作或专项执法行动,通过规范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案件处理处罚、重大案件移交移送等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通过规范执法行为、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实施举报奖励、强化企业守法服务等持续优化执法方式;通过加强执法信息化、非现场监管执法、执法稽查等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与此同时,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积极丰富练兵方式,在大练兵过程中既重视理论学习,通过法治讲座、专题培训、知识竞赛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升执法人员的理论素养,又注重学以致用,借助重大执法行动引导执法人员积极投身污染防治攻坚战,利用5G、VR等新技术开展实战比武、案例解析、交叉执法等活动,提升实战能力,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做到以学促练,以练促学,形成了良性循环。
特色练兵 激活力聚合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去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执法大练兵活动中,突出榜样的力量,先后开展多次一对一指导、现场比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推动大练兵活动纵深发展。
2021年8月下旬,一场特殊的比武在安泽县永鑫焦化厂举行。
这场比武汇聚了全市环境执法一线的人员,特邀了环保方面的专家,各县(市、区)焦化企业的环保负责人也应邀参加。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这场比武的核心,深入焦化企业实战练兵,手把手帮扶企业提升环保管理水平是这场比武的目的。
这一场比武,环境执法骨干、专家们上焦炉进车间,一步一步查,对企业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装卸、敞开液面、泄漏检测与修复、废气收集、废气旁路、治理设施等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并现场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整改建议。
亲历环境执法检查的企业环保负责人发出感叹,这一趟下来,让他们真正掌握了焦化行业排污工艺的特点,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与此同时,环境执法人员也收获满满,执法“骨干”的现场展示让他们对现场检查程序有了更清醒地认识,也提高了现场检查和办案能力。
这一场比武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环境执法人员中兴起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更明确了“环境执法服务企业”的本质,使得全市焦化行业环境执法更高效、更便捷。
也是在那一个月,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王玮带领四名环境执法骨干,深入市生态环境局乡宁县分局针对执法案件进行评查。
这次评查不坐办公室指导,直入企业一线边看边指导。乡宁县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队随机抽调14名执法人员,协同监督指导组7人,兵分两路深入企业进行实战比武练兵。
整个活动历时12小时,王玮一行认真监督记录,结合案卷存在的不足、现场处罚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现场给乡宁分局的执法人员进行详细讲解。
夜幕下,市生态环境局乡宁分局局长李国荣看着一个个风尘仆仆归来却精神抖擞的环境执法人员,感叹道:“有这样一支队伍,我们一定能够守住‘绿水青山’,不辱‘环保卫士’的使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把大练兵贯穿于执法工作全过程,并通过形式多样的大练兵活动,在全系统营造出“学技能、当标兵、树形象”的大练兵氛围,涌现出众多执法标兵、案卷能手等榜样。
科技支撑 拓新路出成效
俗话说,望山跑死马。这在环境执法上有生动的体现。
“我们执法人员都是健步走能手。”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二室主任贾鹏笑谈道,一次他们在检查时,远远地看见一处田地冒浓烟,但受村庄地形限制,走到着火点时,火已经熄灭,再看看时间,已经走了二十余分钟。
真正提升执法效率,才能让执法大练兵活动取得实效。我市生态环境系统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创新环境执法方式,充分运用无人机、在线监测、用电管控等科技手段,不仅发现了很多典型案例,还对隐蔽性强的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力震慑。
2021年4月26日,环境执法人员对某镇进行无人机巡查时,发现在已停产关闭的煤焦化公司厂区内新建了工业企业项目。4月27日,环境执法人员对该公司涉嫌违反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公司处86000元罚款,对直接负责该项目主管人员处5000元罚款;
2021年9月11日12时,环境执法人员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进行全面排查时,发现某企业二氧化硫数据均较其余点位有所增大。执法人员立即重点对烟气脱硫相关设备进行了现场检查,找出两处点位超标排放情况。为快速找出超标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的原因,执法人员及厂内技术工人对干法脱硫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最终发现由于加灰阀门堵塞无法加入脱硫灰导致,执法人员现场要求企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
依托科技手段,一个个典型案例相继出现,使得我市环境执法变得更精准、更高效。我市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完善了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和网格化监管制度,依托污染源自动监测监控、用电管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综合应用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数字技术,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作用,实现对污染物排放、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环保措施落实的实时监控,使污染问题能够早发现、早处理,执法检查质量不断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我市生态环境领域共立案查处违法行为695件,其中查封扣押103件,移送拘留12件,涉嫌犯罪案件移送3件,下达处罚决定书案件577件,罚款7000余万元,立案数量居全省第一、处罚数额居全省第二。
记者 刘超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