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局襄汾分局局长贾跃勇:
坚持力度不减 加强同防共治
临汾新闻网讯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1,同比下降9.9%;优良天数254天,同比增加9天;全年重污染天数8天,同比减少7天;汾河柴庄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标准以内……这份2021年的成绩单,直观反映出襄汾县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质量。
“我们以‘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为纲领,紧盯指标数据,全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市生态环境局襄汾分局局长贾跃勇表示,2021年,襄汾县围绕“治企、控煤、管车、降尘、治水、净土、清废”,推动“气、水、土”同防共治,全县在产的5家钢铁、4家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县海拔600米以下平川区域全部纳入“禁煤区”管理,完成27家重点用车单位门禁系统建设,推动21家企业完成55辆装载机、43辆叉车新能源更新改造;每月组织开展县城大清洁和企业大清洗,实行城区道路扬尘“以克论净”管理;完成6个行政村污水处理项目可研、立项和资金申报入库等前期工作,全县18个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饮用水质、3家排水企业排水水质稳定达标;完成7家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持续开展了工业固废大排查大整治和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同时,不断提高执法监管水平,出动执法人员1.2万余人次,持续开展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在“秋冬防”期间选派精干力量,对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驻厂监管,全年累计立案113起,被评为“全省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表现突出集体”。
贾跃勇介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体推进‘治气、治水、治山、治城’,全力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提质进位。”紧盯指标数据,健全完善闭环管理模式,继续发挥专家团队技术力量,实时分析研判指标变化,找准问题根源,实施精准管控;紧盯工业排放,以减污降碳为导向,组织专家对重点企业把脉会诊,持续深化一氧化碳深度治理和中小企业“创A退D”行动,加大执法检查与走航监测频次,严查严管企业无组织排放及偷排漏排现象;紧盯水土防治,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大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监管;紧盯问题整改,开展督察反馈问题“回头看”,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贾跃勇说:“我们将不折不扣把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政治责任扛实扛稳、抓紧抓牢,推动全县生态环保工作取得新成效。” (记者 柴云祥)
市生态环境局临汾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郭俊俊:
持续发力巩固 全面提质增效
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分局于2021年3月30日成立后,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构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框架。”市生态环境局临汾经济开发区分局局长郭俊俊说,2021年,临汾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框架总体规划环评获得省厅批复,推动全区在招商引资、企业入驻、生产规范等环节具备要素支撑,编制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污染防治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三线一单”,健全了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主导完成了环境突发应急预案、辐射应急预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五项应急预案的编制,规范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处置。
郭俊俊介绍,分局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不断强化工业企业管控、面源污染管控、移动源管控等措施,对4个加油站、3个涉VOCs排放汽修行业、8家干洗店等涉VOCs企业采取管控措施,督促12家建筑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对418家餐饮单位油烟净化情况进行排查整治,对各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登记,开展禁焚禁烧宣传,严格“禁煤区”管控,制定《城市立体清洗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对每周一次立体清洗的日常巡查和重点监管。在水污染防治专项整治方面,对涝洰河逐段巡查、分段检测、科学分析,在夏保汛期水质专项行动中,协同有关部门全面整治涝洰河南岸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涝洰河高河店西国控断面水质全面退出劣V类,水质持续向好。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持续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全方位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临汾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企业落户、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好服务,助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郭俊俊说。
郭俊俊表示,今年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和打击力度,提升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引导教育生产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严厉打击重大破坏生态环境问题的案件,形成震慑警示作用;在涝洰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大巡查力度,保护治理成效;重点从扬尘治理、餐饮油烟管控、涉VOCs管控等方面开展大气环境质量整治工作,要求建筑工地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指导重点区域餐饮单位安装在线监测设施,指导涉VOCs企业开展错峰生产,有效减低臭氧生成,全面开展固体废物排查整治,规范生产经营涉危险废物的行业,消除生态环境安全隐患。(记者 柴云祥)
市生态环境局侯马分局局长高文郎:
发扬“四铁”精神 精准科学治污
临汾新闻网讯 夜查、巡查、突击检查成为常态;一个个水污染治理工程相继启动;一次次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入脑入心……过去的一年,市生态环境局侯马分局通过落细落实“转型、治企、减煤、控车、降尘”五项措施,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日前,记者在采访市生态环境局侯马分局局长高文郎时,了解到他们在2021年环保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今年的工作计划。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扬铁拳治污、铁腕执纪、铁面执法、铁心问责‘四铁’精神 ,围绕精准治污、科技治气、工程治水工作思路,全力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市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对于2022年环保工作的思路,高文郎早已成竹在胸。
在精准治污上,侯马分局将进一步强化与专家团队合作,实现精准科学治污;强化与部门之间联合执法,倒逼排污单位遵法守法;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推进整治措施有效落实。以此三个方面的措施来提升精准治污水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在科技治气上,侯马分局将在去年工作机制上,继续严格落实工业企业、施工工地、道路、车辆、散煤、餐饮、面源7个方面的管控措施,不断增加科技手段,提升科技治气、精准治气水平。
在工程治水上,侯马分局将推进四项工程,严格四项监管。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确保实现全覆盖目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城市管网、污水处理站建设等工程,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推进城市合流制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升城市污水处理效果;推进浍河湿地建设、浍河沿线拦水钢闸坝建设等水污染治理重点工程,解决源头污染问题。同时,加强污水处理运维监管、强化重点涉水企业执法监管、强化灌溉退水和农药化肥管控、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提升工业企业污水治理水平,全力确保水质安全。
在监管用地方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确保土地使用安全变更;严格污染地块准入管理,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符合土壤环境要求;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控,实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动态更新。(记者 刘 超)
市生态环境局吉县分局局长张应勋:
突出三大重点 实现三大目标
临汾新闻网讯 标本兼治,是他们在蓝天保卫战上的“执拗”;综合防控,是他们在碧水攻坚战上的“利器”;严格标准,是他们在净土攻坚战上的“红线”……
2021年,市生态环境局吉县分局以完成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为主线,深化“治水、治气、治土”,狠抓环保督察整改,并通过严格的环境执法,使得全县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日前,记者就2022年吉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何开展,采访市生态环境局吉县分局局长张应勋时,他这样说道:“我们将紧紧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这个核心,突出‘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重点,深化举措、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力争实现‘空气质量大改善、地表水质大提升、土壤治理大突破’的目标。”
在“治气”方面,严格散煤管控,常态化开展打击劣质煤销售专项行动,防止“禁煤区”散煤复烧;强化柴油货车管控,加快外环通行,引导过境柴油货车、散装物料运输车辆绕行高速;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加强“定点、定时、定人、定责”管控,加强对露天焚烧监管;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及时发布预警,传达预警信息,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加强现场检查,强化用电量管控监管系统运用,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
在“治水”方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督促调蓄池尽快投入使用;严加防范污水处理厂外进水主管网破裂,避免污水直排入河;强化污水处理厂保(提)温提效等措施,加强药剂投放,保障冬春低温天气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标。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对合流制排水管网分流改造、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管网更新、破损修复改造,实施清污分流。常态化排查城区管网,对沿河管网接口和沟巷入涵口堵塞溢流处及时有效维修、疏通,对易出问题的管网涵洞彻底处理。对河道内的易破管道用于应急处理,在沿河一侧设置高于地面50厘米以上土堰作为应急,并加快修复,防止污水入河。持续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州川河河堤内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对影响河流水质的底淤进行清理。加强州川河流域畜禽养殖排污监管,鼓励和引导第三方处理企业将养殖场畜禽粪污进行专业化集中处理。加强对涉水企业的环境监管,开展涉水企业排查整治,对超标排放、偷排以及其他形式违法排污的企业要严查重处。
在“治土”方面,持续开展矿山专项整治;开展煤矸石堆场整治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矸石违法占地、违法处置等破坏生态问题。(记者 刘 超)
市生态环境局隰县分局负责人曹志春:
打好三大战役 不断改善环境
临汾新闻网讯 大气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优良天数309天,全市排名第三;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3,全市排名第二;地表水水质为地表Ⅳ类,达到考核要求……
市生态环境局隰县分局负责人曹志春说: “2021年,我们严格落实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大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该分局扎实推进散煤治理,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深度治理,推进工业炉窑全面达标排放,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开展柴油货车专项执法检查,开展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测,在扬尘治理中“以克论净”,对建筑工地进行扬尘治理专项执法检查,牵头成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联合执法组,就建筑工地、露天焚烧、汽车尾气等重点工作进行排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督促下李乡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建成投运,规划启动城镇污水管网扩容项目,完成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牵头成立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联合执法组,就涉水企业、畜禽养殖、污水直排、河道采挖等进行全面监管。
“今年是隰县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按照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撑。”曹志春说。
他介绍,在大气方面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专项执法,提高监管效能,严格工业企业排污监管,协同应用自动监控、视频监控、环保设施用电监控等科技手段,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全天候监管,依法查处不正常使用、擅自停用、未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或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违法行为;严格划定“禁煤区”,最大限度减少散煤污染,严格供煤点煤质监管,加大“禁燃区”劣质煤清缴;加强柴油货车污染管控,完成重型柴油货车提标升级,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控,严查非道路移动机械冒黑烟等超标排放行为;施工工地开展全密闭拆迁、全密闭施工,加强餐饮油烟污染管控,探索开展餐饮业在线监控技术应用。在水环境方面将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集中纳管、收集清运等方式完成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宣教力度,提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意识和热情。
曹志春说:“我们将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这三大战役,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建设美丽隰州贡献环保力量。”(记者 柴云祥)
市生态环境局大宁分局局长单河山:
狠抓污染防治 守护蓝天碧水
临汾新闻网讯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9,全市排名第一;优良天数330天,优良天数比达90.41%,全市排名第一;国考昕水河黑城断面水质年均值为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
2021年,大宁县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这离不开市生态环境局大宁分局的艰辛付出。正是在一位位环保铁军的共同努力下,大宁蓝、大宁绿成为常态。
今年大宁县生态环境工作将如何开展?日前记者专访了市生态环境局大宁分局局长单河山,他直言道:“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压力相对其他县(市、区)并不大,2022年将继续从蓝天、碧水、净土三方面的保卫战入手,持续改善全县生态环境。”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对“散乱污”企业实行动态管理,严防“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强化工业无组织排放治理,持续推进化工、汽修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减少污染源头。强化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以车辆尾气联合监管常态工作机制为抓手,加大路检路查力度。加强散煤管控,严厉打击劣质煤销售,确保行政区域内使用的民用煤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做好热源、气源、电源保障和散煤、燃煤设施“双清零”工作,继续推动“煤改电”“煤改气”等工作。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
在打赢碧水保卫战方面,狠抓工业污染防治,组织开展工业企业排水执法检查,对辖区内企业排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达不到排放要求的,挂牌限期治理,必要时采取限产停产措施;加强水环境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发现超标排放、偷排偷倒等违法排污企业,责令改正或者限产、停产整治,同步启动违法企业环境信用失信联合惩戒;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全面排查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发现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在打赢净土保卫战方面,强化污染源监管,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施动态更新,加强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详细排查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设施情况,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单位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强化危险废物产生、贮存、收集、利用、处置全过程监管。(记者 刘 超)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