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前段时间,我驾车行驶到高速公路临汾出口附近时遇到一起焚烧秸秆现象,白色浓烟在高速公路上弥漫,甚至影响了行车安全,焚烧秸秆后,农田里烧过麦茬的黑色令人触目惊心。”7月15日上午,市民张江在谈及生态环境保护话题时,讲述了他近期发现的焚烧秸秆现象。
秸秆禁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多措并举开展秸秆焚烧管控,从日常巡查到入户宣传,再从网格管理到联合执法,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每年的夏收、秋收时节,秸秆焚烧现象仍时有出现,并未完全杜绝。
“宣传方面下得功夫够大了,已经实现了全方位覆盖。”张江说,自己家住农村,无论是夏季收麦子,还是秋天收玉米,秸秆禁烧的宣传都能及时跟进,包括一天响四五遍的农村广播、田间地头悬挂的横幅标语、村干部一遍遍入户宣传等,确实营造出了浓厚的秸秆禁烧氛围。
“但个别村民还是我行我素,有的清晨四五点起来烧,有的在地头点上火就走,根本不顾焚烧秸秆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我认为,还是震慑力不足。”张江表示,“不让烧”的力度远远不够,必须让大家都有“不敢烧”的意识。
张江说:“有很多通俗易懂接地气的标语,比如‘点火就抓,冒烟就罚’‘焚烧秸秆是违法行为’‘焚烧秸秆,罚款拘留’等等,但是真正查处的案例对比焚烧秸秆的行为,还是比例太低。”
张江认为,要把罚款拘留的处罚手段落在实处,并对责任人予以公开曝光,让所有人看到执法部门的决心。
“对抓了现行的人不能仅仅是说服教育、口头批评,要真正处罚,尤其是在夏收、秋收的关键时期,要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另外,对发现焚烧痕迹的,也要进行追责,真正形成高压态势。”张江说,“让‘不敢烧’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大家在焚烧时都要顾及违法成本,才能真正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希望能通过执法部门的严抓严管严惩处,让焚烧秸秆行为‘零出现’,彻底杜绝这种污染空气的行为!”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