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秋日未名湖畔,博雅塔影婆娑,求贤若渴的临汾诚意与百年学府的求知氛围热烈交融。9月23日,“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北京大学专场活动在京举行。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带队,携重磅政策、优质岗位和满满诚意,与北大英才进行深度对话和战略握手。活动以“人才双选”和“政策宣介”为核心,同时创新融入独具临汾特色的文化体验,向北大师生全方位展示了临汾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和“爱才、重才、赢才”的坚定决心。
政策暖心无忧 诚心引“才”来栖
活动的重头戏——人才宣介会暨双选活动,于9月23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会场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学子们的目光聚焦于宣讲台,那里传递着来自临汾的机遇与承诺。
“同学们,今天的临汾正走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快车道,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出‘四补四优先’人才政策,让各类人才在临汾备受礼遇、倍感厚待。”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崔玉民直奔主题,他对临汾“四补四优先”人才政策的推介,成了全场关注的焦点。
“四补”,即学费补助、生活补助、购房补助、平台补助,旨在直接减轻人才的经济压力,为其在临汾安心创业、踏实工作提供启动资金和支持。“四优先”,即子女入学优先保障、配偶就业优先对接、住房需求优先满足、创业服务优先响应,则是直击人才后顾之忧的“定心丸”务实而有力的阐述,引发了在场学子的浓厚兴趣和频频点头。
优厚的待遇是吸引力,广阔的发展平台才是留住人才的根本。崔玉民向学子们生动描绘了临汾当下蓬勃的发展态势:“当前,临汾已经形成了‘三大板块’协同发展、多元联动的区域经济新格局。我们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城市‘双品质’建设成效显著。临汾正以前瞻性的眼光,布局低空经济、微短剧产业等新赛道,这些领域迫切需要新鲜血液和前沿智慧的注入。在临汾,你不仅能找到与专业对口的位置,更能站上新兴产业的风口,与城市共同成长,实现个人价值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
政策的温度,需要真实的体验来验证。北京大学在临汾工作的校友代表张晓琴的分享,为政策解读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注脚。“决定来临汾时,内心有憧憬也有忐忑。但临汾用行动告诉我,‘无后顾之忧’不是一句空话。”张晓琴结合自身经历说道,“这份温暖始于人才公寓的拎包入住,更延伸于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细致与温暖。生活安稳,才能全心拼搏。临汾不仅给了我事业的起点,更给了我一个可以安心栖居、追逐梦想的家。”这份真情实感的流露,让台下许多学子对临汾的人才环境产生了更深的信任与向往。
双选热情涌动 真心向“才”而行
宣介会点燃的热情,直接转化为双选会现场的火爆场面。临汾市重点企事业单位展位前,挤满了前来咨询和投递简历的北大及其他高校学子。
乡情引才,桑梓情深系归巢。活动现场,众多山西籍、临汾籍学子的返乡意愿尤为强烈。北京大学临汾籍学生杨柳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故土的牵挂与骄傲:“虽然在北京求学,但我一直通过新闻关注着家乡的点滴变化。从‘博物馆之城’的文化魅力,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赛道的布局,每一次突破都让我倍感自豪。‘四补四优先’政策如此细致,彻底打消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这不仅是引才政策,更是家乡向游子发出的深情呼唤。学成返乡,将个人成长融入临汾的奋进浪潮,于我而言是责任,更是心之所向。”
同样来自临汾、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曹瑞深入分析了家乡的人才政策:“临汾的人才政策不是一个单点条款,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它既通过‘四补’解决了我们立业初期的经济压力,更通过‘四优先’消除了安家落户的后顾之忧。这种全方位、全周期的支持,传递出的是对人才价值的深刻尊重。我相信,如此优越的政策环境,一定能吸引更多像我一样的学子返乡发展。”
平台引才,发展机遇跨山河。临汾的吸引力并未止步于省界,其清晰的产业蓝图和开放的人才政策,成功吸引了众多非晋籍学子的目光。来自内蒙古的北京大学学生刘传分享了她的感受:“这次活动完全刷新了我对临汾的认知。原本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历史课本里,但现场了解到临汾在微短剧、低空经济等新赛道的前瞻布局,以及‘四补四优先’这样实实在在的保障,让我看到了这片土地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对人才的真诚渴望。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投身其中的成长平台。”
临汾籍北京大学学生杨洁瑜也观察到,她的非晋籍室友们在深入了解后,纷纷对临汾的发展机会表示出浓厚兴趣。用人单位反馈称,现场收到的简历质量高,与众多优秀学子达成初步意向,其中不乏非晋籍人才,引才成效显著。
文化根脉情深 聚力安“才”筑梦
在扎实的政策与岗位对接之外,活动精心设置的微短剧体验、侯马盟书展、临汾非遗展示、优选特产和美食体验环节,如同细腻的笔触,为“人到山西好风光”这幅画卷渲染上温暖而独特的底色。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微短剧体验区,充分展现临汾建设“微短剧之城”、打造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与产业活力,通过“展示+体验+互动”形式,让北大学子在艺术创作中沉浸式感受城市特色魅力。跨越60载的侯马盟书首次以书法艺术身份走进顶尖学府,现场发放定制盟书体书签,揭秘手写体的精美笔法,呈现这场跨越三晋与燕园的文脉之约!
在活动区的非遗展台,浮山剪纸、平阳木版年画等技艺展示,让学子们在招才引智的严肃氛围之外,感受到了临汾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匠心精神。一旁的微短剧体验区则生动展现了临汾在智慧文旅、数字文创等新兴领域的前瞻布局,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活力。“临汾优选”展台上的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名优特产,则直观呈现了临汾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成果,共同构筑起临汾古今交融、创新发展的立体形象。
“临汾美食进北大”更是成了连接学子情感的纽带。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丸子面,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慰藉了乡愁。杨洁瑜同学说:“让室友们尝到地道的家乡味,听她们夸赞临汾美食,我特别自豪。这种亲切感,拉近了他们与临汾的心理距离。”美食,在这种轻松的互动中,化作了临汾开放、包容、好客的城市形象,为招才引智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
市委人才办主任张静表示:“我们将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更新完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创新发展生态,常态化赴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让临汾真正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创新创业的沃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我们诚邀天下学子来临发展,与八方英才一起‘爱临汾·赢未来’!”
本次活动虽已落幕,但临汾求贤若渴的声音已留在燕园。从掷地有声的人才政策到供需两旺的双选对接,再到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临汾向外界清晰传递了其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区域性人才集聚高地的决心与行动。这是一次成功的城市品牌推广,更是一次有效的智力资源对接。当青春的梦想与一座城市的未来愿景相互叩响,“爱临汾·赢未来”便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激动人心的双向奔赴。临汾,正以崭新的姿态,期待与天下英才携手,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安月琦 苏亚兵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