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在讨论授课内容
临汾新闻网讯 离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学校的防控措施和防控预案做得怎样了?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日前走进了市第一中心学校。
出示证件、测量体温、登记姓名后,记者得以步入校园。当日阳光明媚,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香草的气息。校园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分外清爽,是让孩子们启迪心灵、放飞梦想的地方。
跟随校长高洪山走进初中部教学楼,楼道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初中一年级的教科书,它们在此等待学生开启新学期的课程。在一间写着“候课室”的教室里,两位老师正在交流备课笔记。“初中部每个年级都排好了课表,上的是大课,现在直播室里其他老师上课,下节课就轮到他们了。”高洪山说。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循着这声音,记者走进了楼道东端的直播教室,原来是张麦霞老师在给初一年级的学生上语文课。一根网线连着笔记本电脑,只需要滑动鼠标,教学内容就传向全年级每个学生。据了解,这是该校引进的ZOOM教学平台,网络非常通畅,能同时保障500多名学生上课,效果非常好。就在张麦霞老师斜对面,另一位助教老师正在线指导、答疑,以确保学生在家学习扎实有效。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老师们提出挑战,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迅速适应线上教学,老师们已经华丽转身为优秀“主播”,这可真是意外的收获。就在走出直播室的时候,记者看见了门上贴的“温馨提示”: “17:00--18:00办公室紫外线消毒,为防止伤眼睛,任何人不得入内。教师授课结束后不要关门,请将所用物品进行消毒。”生命安全大于天,小提示瞬间让记者好暖心。
二楼是初二年级,走进教师办公室的时候,恰好看见教科研处主任卢俊文在和几位老师交流。停课不停学,教研不止步。从1月30日起,该校各备课组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方式,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学内容,不断改进网络课堂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一起讨论,分工合作,各施所长,年轻教师脑子快、思路新,制作课件的事就交给他们;老教师经验多、善总结,审核把关的事就交给他们。大家都说,没想到一场疫情让团队合作得更默契了,效率更高了。
卢俊文是教英语的,从大年初二起就忙活起来了,看视频、找资料,生怕漏下一个素材。这不,她刚制作完成一个英语思政课件《在战“疫”中成长》,从病毒的产生、防疫阻击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再到我们如何去做,都一一给出了答案。“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有树才有花,有国才有家”“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一句句箴言警句,将一位老师爱生如子的殷殷心雨洒向学生心田。“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只有唤醒孩子们自我成长的内生力,才能让他们在防疫期间做到自主学习、自律成长”,卢俊文笑着对记者说,“这也是疫情期间反而要更加重视思政课的原因。”
在初三年级办公室,摆在办公桌上的笔记本电脑跳出的画面引起了记者注意。原来是课间操时间到了,屏幕上的老师正带着同学们做眼保健操。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疫情期间的课程设置上他们完全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全面发展、劳逸结合、合理用眼的原则,科学设计了阅读积累、绘画、竞赛征文、体育大课间等集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让孩子们宅家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开学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教学楼里出来,记者又来到后勤处。防疫储备一应俱全,口罩5000个、消毒液25公斤、酒精30公斤、紫外线消毒灯4个、消毒喷雾器2个……这其中有自购的,也有社会各界捐赠的,高洪山说,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收到了不少捐赠,这份助教情怀令人感动。闽浙酒店从2月6日起每天给值班老师送饭,今天又有山西茹洋公司给学校赠送了玉露香梨汁,慰问老师们……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开学准备,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们还在不断完善预案,做到错时开学、错峰放学、避免扎堆、严格防控,以更好地保障师生安全。”采访结束时,高洪山对记者说。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