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五一路学校学生正在做课间操
临汾新闻网讯 春意盎然,阳光正暖。4月25日,我市初三年级的学子们迎来了复学的第一天。记者在临汾八中、市五一路学校、市实验中学、光明中学看到,开学报到、教室上课、课间活动、就餐住宿等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学生们满怀喜悦走进久违的校园,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回归课堂。
学校:做足“功课”保安全
当天早8时,临汾八中初三年级660余名学生进入22个教室,上了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把疫情当作教材,用足用活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生命的情感。”该校副校长范晓争如是说。在上好《开学第一课》的同时,该校把心理辅导、个人卫生防疫等课程也安排在了开学当天,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放缓步子,调整节奏,耐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0时,临汾市五一路学校初三年级的师生们来到操场,有序列队,做起了自编的课间操运动——《徒手操》。体育组组长李秋玲介绍,同学们通过原地小步跑、弓步压腿、体转运动等项目,进行了热身、力量和拉伸等方面的基础训练,以缓解压力,恢复体能,让注意力尽快回到学习上来。
12时10分,光明中学食堂的厨工已将送餐小车推到每个教室外,600余名学生有序排队自行取餐后,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餐。与此同时,几名回族学生走进食堂,吃起了小灶。该校副校长刘永定说,为了让学生吃得健康有营养,学校为学生提供午餐和晚餐,每顿午餐包括一荤两素一汤两主食,变着花样让他们吃,尤其对餐食有特殊要求的,尽量满足他们需求。午餐后,学生进入自习时间,可写作业、阅读或复习。
晚9时许,市实验中学学生踏入学生公寓。“欢迎您回家”“七步洗手法”“今日已消毒”……学校除了张贴这些温馨提示语,还放置了充足的洗手液和肥皂,先前八人间宿舍已被三人间所替代,学校严格实行全程动态闭环管理,全力确保学生安全复课。
教师:“诊断”学情搞教学
长期居家学习,学生容易产生懈怠、逃避、烦躁等情绪,导致正式开学后难以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消除心理障碍,平稳度过衔接期,这是很多教师关注的问题。
临汾八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王华萍认为,重塑学生的学习信心很重要。在她看来,复课后,比起一味“赶路”,先“缓一缓”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在过渡阶段,不要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学生,要帮助他们重新适应学校的环境。”
复课开学后,如何确立教学起点?为了避免在教学中做成“夹生饭”或“炒冷饭”,不少老师选择通过评估检测进行“摸底”。
“准确评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市五一路学校初三年级组长张瑞平说,为掌握学生居家学习效果,学校将采取学生自我评估和学校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复课后,通过任课教师给出的基本评估和各学科的知识检测,对学生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再确定教师的教学起点与教学进度。
伴随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光明中学初136班班主任窦娟顾不上喝一口水,又立即投入到组织学生洗手、就餐工作中。她说,学校提出了“重点抓两头”的原则:一方面,对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补基础、补漏洞;另一方面,对能力稍强的学生做线上教学中较少的能力强化训练。她和老师们正通过制定个性化方案,打牢学困生的基础,也让基础好的学生学有所长。
“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制定教学计划越不能急于求成,所有教学计划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市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许晋峰认为,一味赶进度、求完成,不仅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只会让教师和学生都陷入疲惫和焦虑中。应该回归课本,用好现有的时间夯实基础,对学生授之以渔。
学生:再次“回家”大不同
“终于开学了!我们‘回家’啦!”学生们重返校园,见到阔别已久的老师和同学们,心情既兴奋,又期待。这种特殊的入学方式,让每一个返校的学生有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在临汾八中初290班的《开学第一课》上,吴艳华老师向学生们提问,“身在隔离,心向世界。这次疫情你是如何感受家庭、学校、国家与世界的?”学生张煜涵回答道:“经历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我的家人、我的学校。从中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明白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我收获良多,我也成长了。”
体温测量、校园防疫、课堂知识……校园的每一处都有老师们忙碌的身影。这些温暖的画面,让学生们倍感“家”的温馨。“我们从来没有如此期待回到校园上课,今天回校了,我一定好好珍惜。”市五一路学校初37班学生李艺萌动情地说。
光明中学初149班学生高梓涵再次尝到校园餐,不一会儿就吃了个精光。他告诉记者,校园餐既卫生又好吃,还有他爱吃的苜蓿肉、糖醋里脊、油麦菜。餐后进入自习时间,他打开崭新的笔记本,把知识点逐一罗列梳理,还制定出新的学习计划。
“马上面临中考,心里也很有压力。相对上网课,在学校能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有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学习效率会更高,我会利用好剩余的这段时间,好好备考,争取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踏上新征程,市实验中学初197班学生张雄玮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 郭秀婷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