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中高考,何止是考学生,也是考家长。”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和中考的临近,面对紧张焦虑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临汾亮心理工作室负责人贾国梁给家长支出妙招:陪伴不陪读,关怀要适度,掌握“12468”法则,帮助孩子度过难熬的应考期。
实现“1”个成功目标。贾国梁说,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为孩子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拿高考来说,家长的愿望是什么?孩子的目标是什么?希望进什么样的大学?适合读什么样的专业?这些都需要目标来支撑自己的行动。第一个目标是理想目标。进入非常理想的学校,是所有考生的梦想,这个目标具有召唤性与激励性。第二个是现实目标,就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现实的目标可以起到强化信心作用。第三个是托底目标。就是以防万一的准备,万一考砸了,保底目标可以起到消除后顾之忧的作用。一个成功的目标设定,越具体、越明确,就越具有引领作用,可以起到稳定家长和学生心神的作用。
创设“2”个学习环境。贾国梁说,对考生来说,有两个重要的学习环境,即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其中,家庭环境应该是温馨而宁静的。温馨是指有家的感觉,可以让孩子获得能量和支持;宁静指家里不要有太多的噪音,特别是家长不要不停地指责孩子,让他心里很烦。宁静生智慧,孩子的压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了解“4”种心理状态。贾国梁对考生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向家长提出建议。一是心理健康者,他们有信心、有能力、有目标、有方法,带着适当的压力迎接中高考的到来。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给予陪伴与激励是最好的行动。二是心理紧张者,这些学生到了高三已经拼了很久了,会出现疲劳的症状,比如嗜睡等等。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合理期望,消除顾虑。三是心理焦虑者,害怕考试,考试过程中心跳加快,手颤抖,头脑空白。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多加安慰,求助学校心理老师进行心理减压。四是心理障碍者。学生的具体表现为有些题目会做但还是不停地担心,甚至出现强迫行为,生理上表现为容易拉肚子、感冒发烧等。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找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认知的辅导和干预。
掌握“6”种沟通要诀。贾国梁强调,临近考试,家长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沟通语言,切莫引起孩子的反感。具体要求有:不说伤孩子自尊的话;读懂孩子的心理需求;用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谈,与孩子做朋友,让孩子感到轻松自在;做孩子的顾问,提建议,比如在填报志愿选专业时,绝对不要生硬地说不行;家长不要人盯人,给孩子空间感是尊重的表现;沟通不畅用书面交流。
贾国梁还给出了8条实用建议:调整作息忌通宵达旦,保证考生有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营养均衡忌强力滋补,考试期间注意饮食安全;适当锻炼忌激烈运动,防止打球等引起意外骨折;外松内紧忌焦虑唠叨,保证正常的家庭氛围;积极暗示忌责备否定,对一些常年存在的毛病不可指望考前就能改变;欣赏激励忌彼此埋怨,多看到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进行鼓励;保持平和忌期望过高,超常发挥是可遇不可求的小功率事件,我们所做的一切是杜绝发挥失常;家庭和睦忌夫妻争吵,家长的态度要一致,相互埋怨与指责,会造成孩子无所适从。
贾国梁表示,家长只要做到尊重孩子的生理规律、尊重孩子的应考习惯、尊重孩子的性格特点,适度期望、适度关怀、适度照顾,相信孩子会平安度过应考期,考出一个理想成绩。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