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乐园”见闻

2020-09-30 08:38: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这里真好”“真是‘高大上’”“康复新‘家’,美得美!”……9月25日上午,在新建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儿童乐园”里,几名儿童正通过各种训练仪器做康复,家长们边照看孩子,边三三两两地夸起了这个康复新“家”。

  这里有精心布置的训练室、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漂亮的餐厅、和蔼可亲的康复老师……一切都那么美好,孩子们在爱的包围中训练着,一点一点康复着。

  先进的仪器提升康复效果

  说是“同学”,但大家的年龄大小不一,残疾程度也不同。一走进这里,孩子们就被浓浓的爱包围起来了。

  5岁的小山是肢体障碍儿童, 每天早上9时,都会准时来到“儿童乐园”做康复训练。当日上午,家人带他进入了该中心南一楼的器械训练室,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他在等速肌肉训练器上,骑起“自行车”。在仪器的带动下双腿不停地运动着。通过前一个时期的康复训练,小山从无法站立、一言不发到如今的蹒跚学步、叫爸喊妈,着实让家人们惊奇又惊喜,“这些新仪器真管用,希望小山通过训练,逐渐康复,能和健康的孩子一样奔跑欢笑、上学玩闹。”

  小山只是该中心170余名特殊儿童中的一员。这些孩子或肢体障碍、或智力障碍、或患有孤独症,许多语言不清,甚至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从哭闹不止到安静地融入课堂、进行训练,是这个新“家”给了他们安全感、给了家长们更多的希望。

  “我们是8月份搬过来的,孩子们已经爱上了‘儿童乐园’。”该中心主任张扬介绍,“他们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先进的训练仪器提高康复水平、缩短康复时间,幸福、快乐地成长。”

  多媒体设备是老师们的“好帮手”

  “咩!……”当日下午,在三楼集体教室,王婷老师打开教室里的新电视——多媒体教学设备,指着电视中显示出的“喜羊羊”图片学起了小羊叫。孩子们看见这个“新电视”,有些耐不住性子,稀奇地摸摸这,又看看那。王老师面带微笑,耐心引导,“坐好的小朋友,就能看动画片哦……”这话还真奏效,在家长的带领下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看起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

  6岁的张小小稚嫩地说:“我们教室里电视可好了,能看动画片,还能画画。”

  面对这些特殊儿童,老师们付出了爱心、耐心、细心和恒心,而这些新设备则成为老师们有力的“教学帮手”。从事特殊教育11年的智力及孤独症科负责人姚云江说:“以前上一节课要提前做大量的工作,加班加点不说,还不见得有好的效果。现在轻松多了,一台数字电视全部搞定,你想要啥上面都能找到,孩子们还特别喜欢,全新的教学设备将开启特殊儿童康复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新模式。”

  “情景小镇”助力孩子融入社会

  “过马路,走横道。红灯停,绿灯行……”9月28日上午,在该中心南3楼情景小镇,孩子们唱起了《交通安全儿歌》,并手拉手模拟过马路。孩子们还走进模拟的超市、医院等,体验真实的生活。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该中心在儿童乐园里设立了有微缩版的医院、超市、学校等的情景小镇,让他们在这里学习接触社会,学会适应、融入现实生活。

  新建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可容纳200余名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建有康复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以及配套服务区,设置了运动训练大厅、器械训练室、言语训练室、水疗、理疗室等功能区,配备了智力评估系统、微波震动训练仪、SET悬吊训练仪等一批国内最先进的康复设备和器材。除了开设个别化训练、常规集体课、ST(言语疗法)、音乐、绘画等训练课程外,还可以开展言语矫治、多感官训练等康复课程,实现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康复训练,为特殊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康复环境。

  “作为临汾首个设施完善、教学规范、专家水平高、运营管理科学的样板基地,我们有责任让我市特殊儿童得到有效、专业,具有特色的康复训练和治疗。”该中心副主任郭艳慧说,“我们从事的是开启希望的工作,要用不懈的努力来改变孩子们的人生,给他们创造美好的未来。”(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