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临汾市第二小学少先队大队部的陈列柜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历年来斩获的荣誉:“山西省少先队红旗大队”“山西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校”“山西省创建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这一串串闪耀的荣誉背后,浸透着一个人的辛勤汗水,更加见证了那颗热爱少先队事业、关爱学生的执着初心,她就是我市2020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杨华。
今年47岁的杨华是学校政教主任、少工委办公室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投身少先队工作已经有27个年头了,从献身教育事业的那一刻起,她就把鲜艳的红领巾紧紧地“系”在了心上,全身心地关爱、呵护着孩子们。
一份热情 一份坚守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优秀作文选播》栏目的播音员张泽心。新学期开始了,你是否做好准备了呢?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篇作文《开学了》……”新学期开始后,每周二和周四的14时05分,市第二小学“雏鹰之声”红领巾广播站内,又准时传出优美的播音声,小播音员通过校园广播传递着校园新闻、各类知识,传播着正能量,而这背后倾注了杨华大量的心血。
“广播站是校园窗口,它既能推动学生语言水平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又能传播高尚的思想品德、塑造完美人格,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2009年,思想超前的杨华在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筹建了校园广播站。“把广播站设在少先队大队部,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好广播资源,方便少先队活动。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开阔眼界。”杨华特别注重把各项工作与少先队工作的结合,时刻不忘发挥少先队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杨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生关爱、亲切。”提起杨华,小播音员李玥泽同学印象深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确保播音节目质量,杨华通过现场试音的方法,从全校学生中挑选了36名热爱广播、声音优美的播音员。之后,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播音指导,大到播音时节奏停顿、吐字发音,小到播音稿的格式规范、内容标点,她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示范,并告诉同学们,做广播节目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认真做好每个细节,要养成严谨的做事风格。2009年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60周年之际,该校的“雏鹰之声”红领巾广播站正式成立并进行了首播,朝气蓬勃的声音响彻校园。《队礼仪讲坛》《校园风景线》《安全之声》等八个精心准备的栏目一下子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赞誉。
在之后的播音工作中,孩子们遇到了问题,杨华都会及时帮助处理,并让孩子们总结经验教训。有一次,一个值班的小播音员迟到了,耽误了校园广播的开播时间。事后,杨华严肃地批评他:“这是一次大事故,那么多听众在等着,你却迟到,归根到底还是责任心不强。你的声音条件很好,如果以后还想当播音员,必须改掉这毛病,绝不能再有下次。”之后,杨华也拿这个事情提醒所有的播音员,教育大家增强责任感。从那以后,值班的播音员都会提前到达播音室做准备,他们明白:播音员不仅只有光鲜亮丽的外表,还有对广大听众沉甸甸的责任。
在杨华的精心管理下,“雏鹰之声”红领巾广播站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期间获得了“山西省少先队红领巾小社团”等多项荣誉。现在实现了辅导员把控方向大局,当选广播站站长和8个栏目负责人的少先队员进行具体管理,播音员各司其职的运行模式。该校少先队依托这一平台,实现了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增强了主人翁意识。“雏鹰之声”也成为学校一张闪亮名片。
一份情怀 一种使命
“教育最大的特点是人影响人,杨华老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少先队工作和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用一言一行影响带动着学生,赢得学生、老师和家长发自内心的尊重。”谈起杨华,市第二小学校长王栋这样说。
杨华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大量同学们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少先队员快乐学习、培养真善美的品质,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她先后组织开展了“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禁毒教育我宣传”等主题班队课,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图片、文字及师生问答等形式,让少先队员学习安全知识,提升自我安全意识。为了避免枯燥的说教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她多方协调邀请交警、消防员、心理咨询师、眼科医生、援鄂英雄等走进校园,现身说法为学生讲解交通、消防、心理、爱眼、病毒预防等知识,为他们平安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为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习惯,杨华组织开展了“民族精神代代传”“红领巾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少年”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少先队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努力着。
让学生们在活动实践中成长是杨华的一贯主张。所以,每次活动她都会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就会及时指出纠正。有一次放学时,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翻越护栏,而值周维持秩序的少先队员却没有制止。于是,她马上进行教导:“值周人员就是校园秩序的维护者,看到这种现象一定要勇敢站出来,礼貌劝阻。”从此之后,凡是不文明的行为,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值周的少先队员都会上前制止。
“暑假、寒假加起来长达三个月,这期间学生离校了,但是教育不能缺位。”每次放假之前,杨华都会组织学校与尧都区车站街办事处车站社区进行学生交接仪式,把孩子们交到社区工作人员及关工委的爷爷奶奶们的手里。假期里,杨华也会走进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引导少先队员走进社会、感知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体验成长,度过“安全、健康、有益、愉快”的假期生活。
一份付出 一份收获
“如果用两个词评价杨老师的话,我认为鞠躬尽瘁和追求完美最贴切。”和杨华在一起工作了十年的王菲老师说,“杨老师负责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学校的活动大部分都是由她策划组织实施的,工作起来特别拼命,加班加点是常事。”
杨华心思细腻,工作细致。每次组织活动,她都会提前设置好每个环节,做好具体分工,甚至连奖状分类、奖品摆放这样的小事都会亲力亲为。工作起来她根本没有时间概念,手头活啥时候干完啥时候下班。学校门房师傅说:“杨华老师几乎天天加班。学校下午六点放学,她七点多能离校那都算早的。”亲友们都埋怨她把自己卖给了学校,杨华则笑着说:“我把工作做细,大家的心血就不会白费。教学一线的老师们都很辛苦,我全力以赴,他们带着学生参加活动时就能轻装上阵。”
除了少先队的工作,杨华还是道德和法治课老师。她注重把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会利用课堂、课间操及升国旗等学生集中时间讲一些事例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言传身教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次课间休息时,杨华看到一个刚入学的小男孩正伸手准备摘花池内的花朵,她赶紧上前制止:“小同学,花好看,但它是给所有人欣赏的。”随后,杨华用这件事给新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培养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杨老师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王菲感慨万千,“去年,她爱人突发心脏病住院,后来都被送到了重症监护室,而她却还忙着在学校五楼活动室组织学生参加活动。”
2020年12月2日,正在紧张筹备少先队“为宪法发声 做宪法卫士”演讲比赛的杨华,接到电话得知丈夫心脏不舒服。当时天色已晚,夫妻二人商量第2天一早去医院。然而,演讲比赛也将在第二天上午十点举行,比赛还专门邀请了临汾铁路运输检察院刑事检察部的领导和临汾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当评委,活动组织者不去实在不妥。思来想去之后,杨华打电话给侄儿,安排他先陪着丈夫去医院。第二天一大早,她按捺住心中的担忧,早早到校布置会场,准备奖状、摆放桌签、检查主持稿……一丝不苟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当比赛结束,为获奖学生挨个颁奖之后,她才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此时已接近中午一点钟。大夫严肃地告诉杨华,“你爱人心衰特别严重,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必须马上转到重症监护室进行24小时监护。”
谈起家人,杨华双眼瞬间噙满了泪水,她哽咽地说:“哥哥经常打电话让我抽点时间陪陪妈妈,可我总觉得妈妈的身体很好,想等放假了再去好好陪她。没想到,2019年11月,妈妈突然离世,这让我追悔莫及。”面对家人,杨华心里充满了愧疚感。可擦干泪水之后,她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有着14年党龄的杨华,一直坚持把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结合起来,在平凡枯燥、琐碎繁杂的工作中追求完美,为少先队员们的健康成长擎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教师”“中国家庭教育特殊贡献奖”等荣誉。“其实,爱学生,事业已成功了一半。”杨华说,“我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喜欢看到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成长。”
记者 景秀红 王德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