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我再也不用鸡飞狗跳陪娃写作业了。”“学校就能免费学特长了!”“每到周末,女儿可以尽情遨游图书馆,做自己喜欢的事了。”……9月26日,在市第二小学门口,学生家长们个个笑容满面、谈笑风生,他们对“双减”政策点赞不已。
这个学期,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全面铺开。日前,记者在市第二小学、尧都区临钢小学教育集团、尧都区时代风华特色学校等校看到,各校“一校一案”,积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在“加减”之间,让“双减”落地开花。
课上做“加法” 课后做“减法”
“完成个人物品的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女生跳绳100下,男生拍篮球100下。”……9月24日,当记者走进尧都区临钢小学教育集团一(2)班教室时,发现黑板一角布置的一周作业清单,不是语文和数学书面作业,而是“做家务、体育运动”等。从老师口中得知,多年来,该校就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形式的劳动、体育作业。“双减”实施以来,书面作业从回家完成改为校内完成。
一直以来,尧都区临钢小学教育集团秉持尊重学生、尊重规律的理念,对作业的内容、形式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作业管理办法,强调年级组作业的统筹管理、合理调控,强调学科作业要符合学科品性,满足学段化、多样化、个性化等特点,在课上做“加法”,课后做“减法”,让A层学生“吃得饱”,让B层学生“跳一跳,够得着”,让C层学生“吃得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分层作业巩固知识、收获自信。
在该校,家长最明显的感受,是课后作业少了,放学时间推迟了。
“原先下午4点半放学,现在课后服务结束到6点了。这样就跟我们下班时间同步了。”采访中,该校六年级学生家长韩梅给记者算了“时间账”:“只要不加班,下了班接孩子时间刚刚好。”
“我现在每天在学校就写完作业了。”该校六(3)班学生吕卓冉觉得很轻松,“回家后,和父母聊聊学校里的事、帮着做做家务,或看会儿书做做运动,快乐而有趣!”
校内做“加法” 校外做“减法”
“走,到沙画社团玩沙子去喽!”9月23日下午4时45分,随着市第二小学的下课铃声响起,该校校园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奔向了属于自己的欢乐殿堂,各类社团活动开始了。
原来,市第二小学社团活动实行选课走班,在每天的课后延时服务时段,开设航模、创客、沙画、鼓乐队、足球、乒乓球等一些专业性较强、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课程,打破班级限制,学生们可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们培养了特长、找到了自信,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
“之前,熬煎孩子放学早没人接,下班后还得打起精神给孩子辅导作业。现在学校有了课后延时服务,不仅孩子作业有人辅导了,而且可以免费学特长,省钱省力,我们也可以放心工作了。”下午6时,该校五(5)班一学生家长激动地对班主任刘玲说。
“校内做‘加法’,校外做‘减法’。我们将课后延时服务课程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一体化设计,服务内容呈现课程化、模块化、多元化,让兴趣摸得着、成长看得见。学生在学校‘吃饱吃好’了,校外培训负担自然减轻了。”市第二小学校长王栋介绍,“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相关的教科研工作,明确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水平,让学生们更好地回归校园。”
阅读做“加法” 书写做“减法”
“东汉末年,九州大乱、民不聊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但数三国风流人物,还看那一时瑜亮……”9月24日上午,在尧都区时代风华特色学校六(9)班教室,5名同学身着汉服,激情上演了《三国演义》选段情景剧。
这是尧都区时代风华特色学校开展的“读海量好书”活动的缩影。该校自2004年建校以来,便构建起了“读百部好书”的阅读生态环境,现正着力打造“读海量好书”特色品牌,并在每个班设立了图书角,引进了校园智慧图书馆,让孩子随时随地有书读。同时,开辟了“班级共读”时间,每晚为全校学生安排了20分钟至60分钟的“阅读时间”,形成了阅读做“加法”,书写做“减法”的模式。在实行“读海量好书”的过程中,各班形成了特色活动,六(7)班开展了整本书阅读分享交流课,三(3)班等班周末组织学生到市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六(9)班开展了“读名著 识三国”系列活动等,同学们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着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布置相应的阅读作业,减少了书面作业量。每学期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低于100万字、三四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低于200万字,五六年级学生的阅读量不低于300万字,并逐班评选出年度‘书香少年’。”该校教务处主任苏丽莎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在读物管理上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给学生们创设更多阅读的机会,让他们在阅读中成长为新时代好少年。”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