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娟和孩子们边吃饭边交流
临汾新闻网讯 曲沃联办中学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多数来自城乡接合部。2019年9月,从教21年的薛红娟接手134班时,恰逢生源流失严重,学校正处于招生瓶颈期。作为全校唯一的初一班,大部分学生成绩差、纪律差、卫生习惯差,薛红娟想过逃避、想过退缩,甚至想过去当个普通的任课教师,但最终敌不过校领导的那句“就是信任你”,硬是把这个“三差”班接了下来。
薛红娟该如何干起呢?
“脏乱差”变成“明净美”
刚接手134班时,薛红娟就发现班里的孩子活泼好动,很是淘气。就说打扫卫生吧,有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怎么扫,或者扫不干净;还有一些孩子虽说扫地,但扫不了两下,就开始拿着笤帚追逐打闹,或者干脆去玩。因此,教室的环境卫生非常差,即使打扫干净了,孩子们也不注意保持。每周的学校“三评”活动中,该班几乎没有拿过“流动红旗”。
外在的环境往往是内在精神世界的一个反映,当外在的环境很差的时候,内在的精神世界往往是散乱的、无序的。薛红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没有简单粗暴地批评、口干舌燥地说教,而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老师的行为和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每天早上,薛红娟早早就来到班上,亲自拿起笤帚扫地。值日的同学见老师扫地,赶紧也跟着扫了起来。她手把手地示范怎样扫地、怎样扫干净,教育他们平时保持教室里的卫生。薛红娟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时一点儿粉笔或一片纸屑掉在地上,都会主动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同学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值日时都会早早来到教室认真打扫卫生,并注意保持班级卫生。两个月下来,教室里变得干净整洁了,窗台再摆上鲜花绿植,平添了几分诗意。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学习,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从班级打扫卫生这件小事入手,薛红娟着力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住校学生一日常规、如何叠好被子、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等,把规矩的意识种进了学生心里。看着孩子们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文雅,她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高兴。
“小脏蛋”化身“小帅哥”
班里有一个问题突出的孩子,名叫鹏鹏,是个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不讲卫生,从来不洗脚,还不穿袜子,同学们纷纷找老师诉苦,嫌宿舍味大。
薛红娟和鹏鹏谈话,孩子却说家里只有爸爸和奶奶,从小妈妈就走了,爸爸在外地打工,奶奶从来不买袜子,自小就光脚穿鞋。薛红娟听了有些酸楚,拿来了买给儿子的新袜子,并动员任课教师捐衣捐物。之后,她和鹏鹏爸爸交流,告诉他无论如何不能缺失对孩子的爱,尤其在孩子青春期、叛逆期更是离不开爸爸的照料,嘱咐鹏鹏爸爸定期和孩子通电话,节假日多回来陪陪孩子。薛红娟还做了鹏鹏小姑的工作,让她要负起责任,监督孩子学习、照料日常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
在保障孩子生活基本需求之后,薛红娟开始对鹏鹏的卫生习惯提要求,要求他必须每天洗脚、洗袜子,必须在周三洗一次头,必须在周末把校服清洗干净,做不到每周洗一次澡,起码每周回去用热水擦身等。除了老师定时检查,还安排了班里的卫生管理员每天检查、定时汇报。一段时间后,再也听不到其他同学的抱怨了。
在薛红娟的教育和影响下,鹏鹏知道讲卫生了,星期天自己在家里打扫卫生,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从初一出了名的“小脏蛋”,蜕变成了初二的“小帅哥”。
“怕学习”晋级“爱学习”
134班的一些同学怕学习、怕老师提问、怕写作业。薛红娟没有对这些孩子发脾气,而是融入他们中间,细心观察每个人的状况,了解他们的优点和长处,由点到面进行赏识教育,让孩子们一点点地爱上学习。
晓宇,典型的理科生思维,在数学方面思维敏捷,而对薛红娟所带的语文课不以为然,每次语文测试成绩都很差,要求背诵的课文也是躲着不背诵。薛红娟找他聊,希望他从大声读书入手,把平常的油嘴滑舌变作朗朗读书声,希望他把小声的嘀嘀咕咕化作课堂上的响亮回答。在一次又一次的谈话后,晓宇尝试改变,不仅可以站起来掷地有声地回答语文问题,而且也可以在老师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课文了。阅读是一个人改变的开始,晓宇由此爱上了语文,性格也变得越来越阳光。
康晖是一个责任心不强的孩子,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成绩一直在退步,逆反心理强。薛红娟一直在思考,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这个孩子,让他慢慢克服身上的缺点呢?刚好这一学期学校新设纠察队员,她马上想到康晖,给他一个职务,以此来转化他。果然,当上纠察队员的康晖有了转变,愿意和同学交流了,能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在监督他人的时候实现了自律,成绩自然有了进步。
看着孩子们越来越可爱、越来越上进,薛红娟心劲满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法,力求使孩子们在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维与老师同步。薛红娟不时地鼓励他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把想法大胆表达出来!”“老师太喜欢你们了!”她用自己的教学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孩子们认定她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她说的话孩子们愿意听,教学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种兴趣爱好的生命群体。她一句极平常的鼓励,往往会成为一个学生一生追求的目标,一番入情入理的个别谈话,能攻克多年不化的顽石。在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薛红娟深深体会到了爱的力量,老师施予学生爱,学生回报老师爱,爱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田终会生根发芽。
郭璞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