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全市中小学生已于上周正式迎来寒假生活。孩子们的寒假应该怎么度过?玩乐与学习如何协调?……针对家长们的困惑和疑问,本报特邀市第一中心学校校长高洪山,给中小学生们的寒假生活支招。
“做好疫情防控是寒假的第一要务。”高洪山认为,家长要负起责任,督促孩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尽量减少外出活动,不去人多、人员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做好假期疫情防护。
“寒假期间,如果没有计划,一定会‘打乱仗’。”高洪山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制定并执行寒假计划,合理分配学习、锻炼、娱乐等时间,做到“三有”,即有规划、有行动、有收获。
在高洪山看来,好的寒假规划应建立在保持规律作息的基础上,“不能因为是寒假就晚睡晚起、自由散漫,这样做不利于孩子发展的连续性。”他建议,寒假伊始,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制定寒假作息时间表,“规律的作息生活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此外,他还建议家长,无论在上学还是寒假,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管控都不应该放松,应执行持之以恒的标准。
寒假既是孩子学习新知识的“预习期”,也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的“巩固期”。高洪山说:“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学生们可以利用寒假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总结,同时有针对性地学习短板科目。利用这个假期,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认真查找平时学习中遗漏的知识点和薄弱环节,并将其补齐。同时,可以好好整理、总结错题本,将错误的原因和不清晰的知识点重点记忆。待孩子把这些知识点全部弄懂学会后,再预习新知识,这样才会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还在寒假为孩子报了学科类培训班。对此,高洪山认为,“起跑线”并不仅仅指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能力,例如孩子的行为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他建议父母在寒假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体验活动。此外,他强调,利用寒假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安全教育、生存技能教育也非常重要。
“寒假生活应该是学校学习生活的一种‘补充’和‘强化’。”高洪山认为,所谓“补充”,是因为在校学习生活缺少真实生活场景,生活技能的学习在学校教育中难以完全满足。因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设置不同的生活技能学习任务,让他们行动起来。比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整理自己的物品、打扫卫生;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学习如何洗衣服;五至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独立出门买菜、算账、做饭等。
所谓“强化”,是指寒假时间较为充裕,在体育锻炼和阅读上可以进行强化训练。高洪山建议寒假可以延长孩子体育锻炼时间,也可以选择某一项对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网球、滑冰等进行训练。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再写出读后感,培养孩子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高洪山鼓励学生们通过文字、绘画、音乐、手工作品等不同形式记录寒假学习成果,“比如做一些佳句摘抄、写随笔,利用寒假练字等。”在他看来,参加书画展、到图书馆看书都是学生们寒假生活的好去处。同时,他还建议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社区活动,到社区阅读室、小型图书馆做义工,或在家长的指导下,适当参与垃圾分类,学习如何辨别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并在饭后将分类垃圾拿到指定地点投放。
“和孩子一起观看爱国影片、冬奥会开幕式及体育赛事,以及剪窗花、包饺子、贴春联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生活中的教育比培训班的学习更重要。”在高洪山看来,参加实践活动能让寒假变得更有意义、收获满满,“这是一个大方向,针对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参加不一样的实践活动,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儿。开学后,学生可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也是一段有意义的‘旅程’。”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