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5年时间,共捐助88个家庭96孩子,捐助金额高达1400余万元。受助的孩子中,冯丽清先后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山西省“尊老爱亲美德少年”等荣誉,白雪茹、董杰等42名同学分别获得全国、全省“中华魂”读书活动一、二、三等奖。
先后三次受到中国关工委嘉奖,三次受到省关工委表彰。2019年12月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关工委”称号;2020年8月,解绍亮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并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
这份“闪闪发光”的成绩单是由隰县关工委的“五老”队伍(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交出的。他们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立德树人,扶贫助困,围绕“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提供什么;孩子欠缺什么,我们就弥补什么”的工作理念,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共同搭建起一座爱的长城,让青少年走向光明未来。
一个品牌 叫响全国
“穿上新衣服,换上新鞋,娃娃们一下子就靓了……”3月26日,隰县关工委联手县天意超市、县残联向孤残、特困儿童捐赠鞋和衣物。孩子们穿上新衣新鞋之后,面貌焕然一新。本次捐赠对象包括县城10所中小学校、隰县特殊教育学校和残联康复中心的孤残、特困儿童,共捐赠衣服68件、鞋349双,总价值达5万余元。
这样的捐助活动举办了不下百次。隰县关工委从2011年以来,锚定“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位学生失落、不让一名青少年失足”的目标,把握全县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形成了一整套融政府救助、物质资助、精神帮扶、社会监管为一体的长效救助工作机制,帮扶弱势青少年走出困境,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楚娟和楚悦姐弟俩年幼时失去父母,只能由大姨收养,生活十分困难。隰县关工委牵线北京天立环保公司爱心人士从2012年起救助姐弟俩直至他们完成学业。然而世事多变,他们救助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停止。眼看姐弟俩升入高中学费生活费无着落,该县关工委主任解绍亮向县委讲述了姐弟俩的困境,县委领导当即表态资助楚娟完成学业。后经努力,楚悦也找到了资助人,姐弟俩的学习和生活有了保障。
董杰是个事实孤儿,无家可归、无人监管,解绍亮把他送到儿童管护中心,自己承担起监护人职责。14岁那年,叛逆的董杰受不了管护中心的约束,玩起了失踪。解绍亮费尽苦心将他找回后,董杰写下了“好好读书”的保证书。此后县关工委让他参加全国夏令营,参观北京名校……这个懵懂少年在爷爷们的关爱下渐渐长大,并顺利考上了大学。
“关工委的爷爷就是我的亲人,我有难处的时候,他们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现年22岁的王海燕是一名孤儿,12岁时才过了出生以来第一个生日,第一次吃上生日蛋糕。这个生日是解绍亮和县里的领导们给她过的,这样的关爱一直持续到她长大成人。后来,海燕在村里的房产被别人侵占,她再一次找到关工委,爷爷们帮她聘请律师,帮她讨回公道,维护了她的合法权益。
一件件、一桩桩,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随着资助标准不断提升、资助对象不断扩大、关爱内容不断延伸,隰县关工委被群众盛赞为青少年管护中心,成为党和政府服务青少年、教育青少年、保护青少年的工作窗口和服务网点。
一项机制 永葆活力
“关工委是党委领导下的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以关心下一代为己任,积极带领各级关工委,围绕当地的实际,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下功夫,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2019年,隰县县委向全县发出了“以党建为龙头,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上新高”的号召。
县关工委响应中国关工委号召,积极启动了“五好”关工委(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创建工作。解绍亮带队,通过开展活动、下沉村(社区)走访指导、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快推进创建进程。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各乡镇、县直单位关工委主任到位。每个关工委都选拔一名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身体状态好的“五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班子成员由5至7人组成。全县共建立乡镇关工委8个,农村关工委93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关工委164个。他们采取上下推荐、上门动员等方法,将有责任、有担当、有热情的“五老”同志列表造册,逐人拜访,最终全县“五老”队伍发展壮大到3860余人。各基层关工委不仅有班子、有队伍、有制度、有管理,还有阵地、有牌子、有资料、有档案、有记录、有特色,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简明可行的办法,保障关工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五好”关工委创建数量达到159个。全县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机制。省关工委在隰县召开现场会专题推广了他们的经验。
一支队伍 引领向善
“赵智怡同学看到老人摔倒,能够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救助老人,她的精神值得全社会去学习。县关工委授予她‘敬老尊贤、助人为乐’荣誉。希望同学们学身边人,做正能量事,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几天前,解绍亮和张贵屏(县关工委副主任)来到隰县四中,为救助倒地老人的学子颁发奖状,极大地教育感染了在校学生,激发了他们纯真的善念。
这是隰县关工委开展“三场三好”活动中的动人一幕。党的十九大以来,隰县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队伍的作用,聚焦立德树人,聚焦学校、家庭和社会关切,凝聚学校教师、社会志愿者等力量,在全县开展了以“三场三好”活动为载体的铸魂育人工程。
“三场三好”的内容是助力学校主战场、开辟社会大战场、协力家庭好战场。三个战场目标同向、步调同行、内容同新,引导广大青少年创先争优,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县关工委组织动员“五老”在校内参与学校管理、思政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在校外,“五老”们通过校外辅导站和校外活动中心对孩子们加以教育引导,不让孩子们受到不良风气的侵蚀。在此基础上,他们引导青少年创先争优,对被评为“三好”的青少年,其学校教师、校外辅导员和家长一同受奖,有效引领了向善向美的社会风气。
同栽一片林,共育一代人。展望未来,隰县关工委将继续以立德树人、帮扶助困、固本强基为重点,主动作为,务实创新,书写关心下一代工作更美篇章,为党的二十大献礼。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