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你好,校长!”“校长,辛苦了!”“校长,我们回来了!”
翼城县城东南方向40公里处,有一个山高林茂、地广人稀的偏远乡镇,名叫西阎。10月8日一大早,满身乡土气的西阎学校校长王立宏站在校门口翘首以待,150余名学生像小鸟一样飞回来,他的内心有一种别样的踏实感。
掐指算来,王立宏扎根山区教育已有37年,担任西阎学校校长也整整20年。西阎学校不仅是他教书育人的场所,还是家,更是阵地。“平生无别念,念念在西阎”,他的生命已和这所学校融为一体。
自力更生求转变
身材瘦削,目光坚定,说话实诚,自带一股“拼”劲,这是55岁的王立宏给人的第一印象。
2003年秋天,王立宏刚刚走上校长岗位时,面临的是一所破旧不堪的学校,荒草丛生,师生寥寥无几。如何扭转学校落后面貌呢?如果仅仅靠钱办事,显然不合乎校情,因为学校全年经费只有5万元,仅能勉强维持办公支出。王立宏前思后想,决定充分挖掘地域优势,利用当地人脉关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改变学校的面貌。
转眼到了2004年3月,王立宏听说大河林场有培育的景观树后,多次前去寻求帮助,终于获得林场的大力支持,为学校无偿提供云杉松和桧柏松树苗。随后,他带着几个男教工,带着干粮,骑着摩托,开着农用三轮车,到20余公里位于舜王坪脚下的大河林场苗圃挖树。初春的大山,大地还没有完全解冻,每挖一棵树,都需花费好大的力气。其间,天公不作美,又下起了毛毛雨,大伙热火朝天地干着,脸上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当他们拉着满满一车树苗返回学校时,真是如获至宝啊!因为这些树苗不但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承载了他们的学校绿化梦。
就在他们回校挖坑栽树时,又发现薄薄的土层下面全是河沙石,为了确保树木成活,他们就像挖战壕一样,开出两条一米宽的长渠,把砂石块刨出来运走,再把优质土壤拉回来填进去,工程量非常大。为了抢抓植树节令,他们连续奋战,晚上看不见,就用矿灯照明,直到完成植树任务。连续几年,他们都在进行绿化工作,如今校园各类花草树木品种已有20余种,风景树250多棵,绿化面积达2200平方米。漫步于绿树成荫、花红草绿、清新怡人的环境里,王立宏感慨万千,功夫不负有心人。
为了修筑围墙,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王立宏组织师生在旧房拆除后的废墟里捡拾旧砖块;为了省钱,他带着两名后勤员工担水和泥、搬石递砖;为了硬化校园,他只购买些许水泥,然后和老师们一边找来三轮车从河滩里拉回沙石,一边既当小工,又当大工,一身泥巴,一头汗水,逐步完成了人行道硬化。
2010年前后,学校搞改造,王立宏一直坚守在施工一线,既要给工队创造施工条件,化解施工矛盾,又要进行实地规划设计,更重要的是严把工程质量关,他常常头顶烈日,爬墙上房,亲自监工。刚开始时,施工队嫌他要求高、管得宽,一次次和他争吵,终于被他一心为校的精神所感化,主动按高标准要求进行施工。阴历十月的天气,山区昼夜温差大,为了防止白天刚浇筑好的现浇顶黑夜被冻坏,每天日落后他都要亲自爬上房顶加盖苫布,就这样坚持了半月之久,直到工程圆满完工。
回想起那些年的付出,王立宏觉得值了,一腔热血换来学校面貌大改观,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和支持。
一心一意谋发展
2012年新春刚过,西阎学校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王立宏抢抓改革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做出了“保生源、抓规范,提质量、创特色”的四步走规划。
为了保生源,他大胆革新传统思维,决定恢复村里的幼儿园。通过上门耐心做思想工作,把西阎村原有的私立幼儿园转为学校附属幼儿园,为义务教育小学段保障生源。
为了规范办学行为,他一方面将初中教师和小学共享,另一方面就地选才自行培养。学校挖掘培养出来的音乐、美术、计算机老师逐渐跻身全县一流,各项课程开全开足。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他带领教师们学习借鉴外地教学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三段三步”讲学稿模式。他还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把荣誉和实惠给予真抓实干出成绩的教师,尤其是通过采取绩效工资与工作绩效切实挂钩的举措,进一步激发了教师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为了把乡村校办成特色校,他积极开办“德育大讲堂”,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理想信念、孝老爱亲等教育,把书法教学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表。他还把当地优秀的非遗项目引进校园、把戏曲表演植入了学校的文化土壤。非遗、戏曲进校园,德育、书法进课堂,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看似不起眼的西阎学校先后有40余名同学考入翼城中学,在全县声名鹊起,外流学生也实现了回流。与此同时,正因为留下这些生源,进一步推动了山区学校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山区教育的持续发展,也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就近有学上、上好学,最终实现了王立宏服务山区群众的初心。
山区教育燃灯人
多年来,为了方便管理,王立宏一直吃住在学校,学校就是他的家。在日常工作中,他不断用实际行动引导教职工关爱学生、爱生如子。
多年来,王立宏坚持早起晚睡,半夜巡视已是习惯。冬天一到,他必是先到宿舍查看暖气片热不热,带头给孩子们送去洗漱用的热水,把暖心的问候送到孩子们身边。他在宿舍区设立了夜间值班岗,为的就是能与夜间上厕所的孩子做个伴,能让偶尔半夜生病的孩子得到及时治疗。为了切实改善食堂伙食,让学生吃饱吃好,他创新食堂管理模式,从卫生到质量再到花样,均提出高标准要求,“校长陪餐”更拉近了他和孩子们的心理距离。
今年中考前夕,毕业班的学生加强营养,都会从家里带些营养品补补身体。有一个女学生晓溪(化名),父亲身患残疾,家庭十分困难,营养得不到有效补充。王立宏看在眼里,每周日学生返校后,他都会给晓溪送一些奶制品和副食。晓溪十分感动,学习更加努力,中考考出了不错的成绩。
连续在山区工作30多年,其间也有几次调动的机会。眼看别人相继从山区调到了县城,王立宏也曾羡慕过。他的妻子因患脑出血留下严重后遗症,为了妻子看病方便也曾有过下山的念头。但是,一想到当初对家长“办好西阎学校”的承诺,一看到被自己劝说返校的孩子们,一听到孩子们“校长好”的问候,他就迈不开腿了。
最令王立宏欣慰和感动的是,党的光辉无时不在照耀和温暖着山里的孩子们。如今的西阎学校各类教学设施完善,还安装了先进的视频书法教室,孩子们喝到了免费牛奶,有爱心人士前来助教等,师生幸福感越来越强。他也多次被评为翼城县模范校长,还被评为翼城县第三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王立宏表示,今后将继续以一名模范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勇于担当,奋勇赶超,为创建翼城品牌学校、振兴西阎教育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记者 郭 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