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用指尖感受非遗魅力

2022-11-23 09:10: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我在作品中设计了3层枣山、6个石榴,祝愿咱们学院红红火火、节节高升;设计了6种花卉,祝愿学生们学业有成、顺利就业……”11月8日上午,在临汾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系教室里,受邀的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临汾市“太平面塑”非遗传承人王文娟正在向同学们介绍为该院创作的面塑作品《绽放未来》的寓意,教室里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是该院团委联合生命科学系举办的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现场,活动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全院学生在线上或线下跟随非遗老师王文娟,共同制作完成了这件非遗作品,用指尖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太平面塑’源于襄汾县,当地俗称‘花馍’,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深受百姓喜爱……”活动伊始,王文娟作了题为《小面塑 大传承》的专题讲座,由浅入深地向同学们讲解了“太平面塑”的起源和特点,同学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积极参与活动。

  “首先揪出一块5厘米的面团揉成光滑的馒头形状,再捏出‘石榴’的主体和顶部,在顶部外围剪出8个大花瓣后,再在大花瓣中间剪出8个小花瓣,最后在里面一圈圈剪出小小的石榴籽……”讲座结束后,王文娟通过操作示范,教同学们学习面塑制作过程中的捏、剪、揉、压等技巧,不一会儿,她灵巧的双手中就呈现出了让人垂涎欲滴的“石榴”。

  之后,同学们开始分组制作。有的同学制作枣山,有的揉捏花朵,还有的刻画绿叶等,同学们拿着一个个面团,学着老师的样子揉来搓去,他们之前虽然没有揉过馒头,但制作起面塑来还是有模有样,不一会儿就把面团变成了“鲜花”“绿叶”等面塑作品,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利用竹签,搭好三层枣山,插上‘石榴’,四周饰以各色花朵和绿叶,插入字牌‘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最后,王文娟把这些面塑蒸熟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上色以及叠、镶、嵌等组合操作,一件寓意美好、色彩艳丽、形状美观的面塑作品便新鲜出炉了。

  “一件面塑作品要经过发面、揉面、捏剪、成型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其制作过程虽然比较繁杂,但更能凸显具有临汾当地特色的面塑文化。我喜欢制作面塑,它既提高了我的创造力,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活动结束后,该院生命科学系生技专业学生肖顺琴仍意犹未尽。

  “通过这次非遗体验之旅,学生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提高,也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们的心中扎了根。”学院团委副书记闫俊杰说,“我们将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切实增强他们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