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汾县“少年硅谷”人工智能中心,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无人机组装
临汾新闻网讯 三十载求索奋进,三十载关爱如歌。
弹指一挥间,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市关工委)走过了30年辉煌历程。三十年来,市关工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配合、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广大“五老”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经验优势和情感优势,用优良的作风感染青少年,用高尚的人格教育青少年,用丰富的经验培育青少年,用无私的奉献关爱青少年,谱写了一曲“五老”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辛勤培养下一代的动人乐章。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1992年9月,肩负让红色血脉始终赓续、革命薪火代代相传的使命,经当时中共临汾地委批准,临汾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三十年来,市关工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好品牌、好标杆,迈入全国全省第一方阵。
“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是市关工委的一个品牌工作,始于1996年。26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关工委的主动作为和宣传、教育、团委、司法、新华书店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中华魂”读书活动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多样化、实效化,多次受到中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的表彰。洪洞县深化“中华魂”读书教育成果,坚持23年学雷锋活动不动摇,涌现出一大批好人好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浸入师生的生活、心灵、人格、血脉。霍州、襄汾、古县、吉县、汾西、安泽等县市举办的“中华魂”主题演讲,形式好、内容新、质量高,成为学校德育、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力补充。安泽县读书活动实现学校、农村、企业、机关青少年全覆盖,企业广泛开展的读书活动不但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还为企业提质增效提供了不竭动能和源泉,成为全市典范。近年来,全市“中华魂”读书活动有上百名学生、辅导员、先进个人获得全国全省表彰,众多学生和老师被授予国家、省、市、县“新时代好少年”和“德育先进工作者”。
传承红色基因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从2018年开始,市县两级关工委组成调查组,对全市红色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基本摸清全市现有革命遗址388处,建立红色党史教育基地71处。市关工委同市教育局共同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各种节日采取“游基地、学党史”的活动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爱党爱国教育。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青少年瞻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和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通过现场看、听、访,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
精准关爱帮扶 呵护身心健康
三十年来,“五老”们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围绕“孩子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提供什么;孩子欠缺什么,我们就弥补什么”的工作理念,为青少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助力青少年走向光明未来。
早在2009年,隰县关工委主任解绍亮就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个学生失落、不让一个青少年失足”的目标,创建形成了关工委牵头组织,发动社会捐助,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的隰县模式。近五年来,隰县关工委发动社会各界人士共捐助88个家庭96个孩子,捐助金额高达1400余万元。解绍亮一人帮扶一百多名困难儿童,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和最美“五老”。
除隰县模式之外,还成功创建了县委领导,关工委主办,精准帮扶学子的古县助学模式;领导带头,关工委运作,全社会助力学子圆梦的霍州模式;关工委搭桥引资,为农村留守儿童办实事解难事的乡宁模式。以上四种帮扶关爱模式,众多“五老”模范事迹,引发了中国关工委的重视,并进行了经验推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家庭教育出现了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对此,市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提出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思想道德水平和家庭教育能力,实现科学育人长远目标的设想。
汾西县关工委走在了全市前列,在全县构建起县、乡、村、校“四位一体”的家长学校网络,有教材、有教师、有规划、有成效,成为县级家长学校的典型。2020年10月,省关工委召开了全省家长学校汾西现场会,汾西经验受到与会领导好评。今年9月,市关工委又在曲沃县召开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该县“五老”疫情期间利用微信、抖音等线上方式与家长实时互动,手把手、心贴心帮助家长解决陪伴孩子的诸多苦恼困惑的做法,为构建新时期亲子关系提供了诸多借鉴。
注入创新意识 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国家的强盛是由多方面要素成就的,其中科教是核心要素。市关工委与时俱进,在中小学校中倡导开展智能教育,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搭建更高的活动平台,促使广大青少年立志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
2019年6月19日至22日,“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山西省首个人工智能中心揭牌暨科技大讲堂开班仪式在临汾举行。市关工委引进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少年硅谷”公益项目,在全市建立了两个“少年硅谷”活动中心、百所创客教室,其中襄汾、隰县实现县域全覆盖。2020年11月、2021年4月市关工委再次邀请创客教育专家,对全市创客教师分别在尧都、襄汾、洪洞、乡宁进行集中培训,把创客教育引向深入。去年7月我市襄汾县、隰县有关学校及临汾红丝带学校代表山西参加了在江西婺源举行的全国“少年硅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成果展示大赛”,获得多个奖项,为全市全省争了光。
市关工委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市关工委助力全市创建科技示范基地132个,助力产业就业脱贫培训学员14544人;助力教育扶贫攻坚,募集资金1029余万元,资助学生达7662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23500人;开展弘扬好家教好家风讲座2600场,参与人数近7万人。
初心如磐担使命,三十而立启新程。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关工委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持续推动中央和省“两个意见”贯彻落实,进一步强化组织,建优队伍,围绕中心,重点突破,创新工作,刷新品牌,不断把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向新境界。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