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眼下进入寒假模式,考验亲子关系的时候到了。有的家长说,一看到孩子的小毛病,就会忍不住唠叨。还有的家长说,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对此,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委员张雅男告诉家长,假期的意义在于陪伴家人,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向善向美,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按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张雅男给家长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尊重孩子。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不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二是平等相待。父亲、母亲和孩子三者都是独立的个体,展现了家庭关系的平等性,相互之间不能拉帮结派。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父母不要连环攻击,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孤独感和被父母嫌弃的心理。三是生活化聊。多和孩子做生活化的聊天,比如可以谈谈班里的趣事,谈谈孩子的偶像,这样更容易走进孩子心灵,打开孩子心扉。要避免枯燥的学习话题,把孩子当学习机器,孩子因而产生紧张感和压力感,反感和父母说话。四是及时暂停。当孩子情绪冲动时,父母要及时按下暂停键,先暂时离开现场,等孩子心情平静时再做沟通,避免矛盾升级,爆发战争。
假期孩子沉迷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变成了“小屏奴”,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张雅男告诉家长,让孩子脱离电子产品绑架的最好办法是多多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事、一起聊天,共同度过假期时光。父母要和孩子在精神层面多做沟通和交流,谈谈兴趣、爱好、理想、未来。当孩子精神境界提升之后,就不容易沉迷手机,不轻易受到外界影响。另外,要对孩子约法三章,家里的手机要公开使用,是为了配合孩子的学习,不能成为刷屏娱乐的工具。家长一定要删除低级趣味的网站,包括孩子使用的电脑,也要安装过滤软件,预防一些不良信息的出现。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要作出明确规定,必须是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之后才可以玩,玩的时间必须在可控范围内。
张雅男提醒家长,假期一定要管理好情绪,当你脸上一团和气,说话和风细雨时,孩子听了自然舒服,脾气就会变好,就不会顶撞父母,亲子关系就会有显著变化,家庭幸福感也会显著增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